【和谈博弈:普京的意图与特朗普的缄默】 近日,俄乌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及普京的表态未能显示俄方有结束战争的意愿,而特朗普政府仍未如此前威胁的那样对俄实施新制裁。 其一,普京的真实意图:四种可能场景 1. 拖延战术:借谈判营造“积极姿态”以敷衍美国,实际无意停火,并赌西方因谈判僵局失去对冲突的关注。
2. 虚假缓和:在压力下接受短期停火,实则为下一轮进攻争取时间、缓解制裁压力,可能误导西方放松对乌支持。
3. 策略性谈判:先提出极高条件(如要求乌方从俄方未控制区域撤军),再以“让步”换取实际利益,但目前无妥协迹象。
4. 军事优先:以谈判为烟雾弹,计划今夏发动攻势,通过占领更多领土强化谈判筹码,拖垮乌军战力与民力。 其二,俄军夏季作战重点 --目标1:完全控制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行政边界内领土。
--目标2:在苏梅州、哈尔科夫州边境建立15-20公里“缓冲带”,并可能进一步向扎波罗热、赫尔松方向推进。
俄军的战术局限:俄军缺乏快速机械化推进能力,日均仅能推进1-2公里,全面占领目标区域尚需时日,短期内难有实质性突破。 其三,美国为何保持缄默 --特朗普的立场矛盾:虽曾强调推动停火,但未对俄施加新制裁,美媒质疑其是否放弃此前力主的谈判进程。
--俄方的“交易”试探:克里姆林宫或试图通过利益交换(如能源合作、地缘妥协)争取白宫默许其军事行动。
--西方内部分歧:美国对乌援助节奏可能因大选临近或战略分歧放缓,但俄方误判西方团结风险较高。 其四,局势的关键矛盾 --谈判与战争并行:俄方以谈判为掩护筹备进攻,乌方拒绝“以领土换停火”,双方立场差距悬殊。
--时间压力:俄军虽计划扩军至34.3万人,但装备短缺(以摩托车、装甲车替代坦克)、后勤压力可能制约攻势持续性。
--外部变量:若美欧加速军援或协调对俄施压,可能打破俄方“以战逼和”的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