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准备去访问苏联,临行前专门嘱咐李克农:我只要离开北京,你马上秘密把这个人抓捕,以防万一,切记!
那年12月6日深夜,北京站月台灯光昏暗。毛主席裹紧皮大衣踏上专列时,突然转身对警卫员说了句:"这趟车要是出事,中国得倒退三十年。"
这句玩笑话背后,藏着新中国诞生后最惊险的外交保卫战——毛人凤派出200名特务,要在西伯利亚铁轨上制造"第二个皇姑屯事件"。
事情要从一个月前说起,1949年11月,北京反特监听台截获神秘电波:"0409同志,主席访苏行程已定。"当时负责侦破的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盯着电文直冒冷汗。
这个代号"0409"的特务,竟能提前知晓绝密行程。更瘆人的是电报结尾还画着个笑脸符号,像极了电影里的杀手暗号。
李克农摸着下巴在作战室转圈:"毛人凤这老狐狸,肯定在铁轨上埋了三重杀招。"果然,特务计划在哈尔滨站埋定时炸弹,长春到沈阳的铁路桥挂满手榴弹,甚至买通苏联铁路工人往锅炉房塞炸药包。
要不是铁道部长滕代远带着工兵用探雷器查出3颗哑弹,专列早成废铁了。
要说这毛人凤也是个狠角色,他给特务头子马耐的密电写着:"炸毁专列,可比当年炸张作霖的车厢带劲多了。"
为了保险,他还搞了"双保险":派两名伞兵带着微型电台空降哈尔滨,准备和潜伏特务里应外合。 结果这两位仁兄刚落地,就被埋伏的公安人员按在地上摩擦——他们连雪地靴都没穿对,大冬天踩得满脚是冰碴。
最逗的是特务们的经费来源,李克农追着汇款单查到天津,发现有人用"计爱琳"的化名汇了三笔钱。
结果警察冲进地址一看,户主沈德乾正揪着老婆耳朵骂:"谁让你用我妹妹名字搞鬼!"原来这计爱琳根本不存在,是特务们为了绕过审查整的幺蛾子。
要说李克农的神操作,那真是教科书级别的反侦察。他故意放出风声说"专列提前出发",结果毛人凤手下的报务员计兆祥急得直跺脚,连发三封加密电报催问:"老板到底哪天走?"
这些电报全被截获,成了铁证。更绝的是,李克农让计兆祥用他自己的电台给毛人凤发电:"你们的人全落网了。"气得毛人凤摔了咖啡杯:"废物!全是废物!"
其实计兆祥这小子也是个"人才",他白天在邮局当会计,晚上就化身"万能潜伏台",发报技术能让专业报务员都竖大拇指。
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为了省电费,居然把电台藏在《牡丹图》后面,结果被公安干警当场揭穿。搜查时发现,他家耗电量比隔壁澡堂子还高,电表转得比风车还快。
2月17日哈尔滨的雪下得正大,两架无国籍飞机冒着白烟降落,刚跳出舱门的台湾特派员还没看清来接应的"同志",就被埋伏的公安人员堵在雪堆里。
领头的特务马耐哆嗦着掏出名单:"这是170人的名单..."话没说完,名单就被塞进嘴里——原来这是李克农设计的苦肉计,专等他们自投罗网。
最戏剧性的是当毛主席在莫斯科签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李克农正带着公安干警在京津铁路线上"遛弯"。
他们扛着探雷器一寸寸排查铁轨,愣是从枕木缝里抠出3颗美制微型炸弹。有战士开玩笑:"这特务也太不专业,炸弹当玻璃球扔呢?"
3月4日,毛主席专列驶入北京站时,月台上鸦雀无声。杨奇清突然发现铁轨上有个亮晶晶的东西,定睛一看是颗镀金子弹——特务想搞"象征性暗杀"。
随行记者后来回忆:"主席下车时还笑着踢了踢轨道,说这子弹硌脚。"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世界看到了新中国的情报实力。美国中央情报局后来解密文件承认:"毛主席访苏期间,我们至少损失了3个顶尖特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