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马斯克为何对新能源电动车失去兴趣?就在最近,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公司正式终止了备受期待的平价电动车项目Model 2,资源全部转向AI和机器人领域。他在内部会议上直言,Model 2是“传统思维”的产物,特斯拉的未来属于Robotaxi和Optimus机器人。这话可不简单,直接否定了特斯拉过去三年的核心规划。很多人看到这消息,都忍不住想问:马斯克这是彻底不看好电动车了?特斯拉的转向,到底意味着什么? 先来说说Model 2为啥没了,这个平价电动车听起来很香,定价2.5万美元,目标是让更多人能开上特斯拉。 现实挺残酷的,生产这种车的利润实在少得可怜。2024年的数据清清楚楚,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占了70.1%的份额,可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才4.3%。 车企们为了抢市场,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卖一辆车赚的钱少得可怜,特斯拉算了一笔账,与其花大力气造Model 2,还不如把钱投到回报更高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项目上。 毕竟,Model 3和Model Y的利润空间比Model 2大多了,这么一看,马斯克的选择似乎挺现实。问题来了,特斯拉放弃推平价电动车,其他车企还能顶得住吗? 再看看新能源车行业的现状,日子确实不好过,虽然中国市场份额在2024年已经占到全球的七成,但利润却在往下掉。 2024年11月,汽车行业整体利润同比下滑了35%,政策补贴的力度也越来越小。更麻烦的是技术上的瓶颈。 液态电池的性能已经快到极限,想再提升续航或安全性,成本高得让人头疼,全固态电池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可技术难点一大堆,离大规模量产还差得远。 有人可能会问:技术卡在这儿,新能源车还能走多远?市场想要便宜好用的车,可车企要是把价格压太低,哪还有钱去搞研发?这种矛盾,成了行业最大的难题。 中国车企在这场博弈里,到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不得不说,中国新能源车这几年发展得很快,市场规模、技术积累、供应链优势,都在全球排得上号。 2024年的数据已经证明,中国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有了不少突破,市场反应也很快,消费者想要什么,车企就能快速跟上。 可挑战也不小,价格战让利润越来越薄,技术研发的投入却不能停。全固态电池虽然是方向,但短期内还指望不上。 中国车企要想站稳脚跟,得在成本控制和技术突破之间找平衡,有人可能会问:中国车企能不能靠自己的技术杀出一条路?其实,答案已经初露端倪了。 中国的政策支持还在,市场潜力也大,只要继续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机会肯定是有的。 新能源车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特斯拉的战略调整,是否暗示电动车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其实没那么夸张。 马斯克把Model 2叫“传统思维”,只是他自己的判断,不代表整个行业都要跟着他走。 特斯拉押注AI与机器人,或许是为了探索新领域,但新能源车市场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潜力。 中国车市和车企的案例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的数据明确显示,新能源车的市场需求依然在稳步上涨。 技术上的难题虽然多,但中国车企的研发能力也不弱,反过来想,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说不定还能给新能源车行业带来新灵感,比如更智能的出行方式。 作为消费者,到底是继续支持新能源车,还是等等看新技术的突破?这个问题,答案在每个人心里。 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市场大,技术也在进步,未来的路虽然有挑战,但机会更多。只要中国车企卯足劲头,持续深耕技术,新能源车的未来,绝对值得期待。
小米YU7起步价到底值不值30万?看这张图就能看明白。和明星车型Model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