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他被选为飞行员,派往法国学习,法国教官怕中国飞行员技术不行,禁止他们

晨曦微尘 2025-05-22 23:47:59

1925年,他被选为飞行员,派往法国学习,法国教官怕中国飞行员技术不行,禁止他们穿越凯旋门,他却驾机轻松穿越。 在东北黑土地上长大的高志航,原名叫高铭久,出生在吉林通化的他,从小就梦想着能像雄鹰般翱翔蓝天。 1925年春天,东北军选拔飞行员的消息传到通化县城,刚满十八岁的他抱着航空救国的信念报考。 虽然身高只有一米六出头,但他用流利的法语给张学良写了自荐信,挤进了赴法留学名单。 出发前他给自己改了名字,从此世上少了个高铭久,多了个将名字刻在蓝天的高志航。 在法国牟拉纳航校的日子里,他每天最早到训练场,当时法国教官有个不成文规矩:中国学员不准驾机穿越巴黎凯旋门。 他偏不信,趁着毕业考核的机会,他驾驶教练机从凯旋门拱顶呼啸而过,机翼距离石雕浮雕不到三米。 在场的法国教官看得目瞪口呆,最终在成绩单上给他画了五颗金星,学成归国的高志航很快在东北空军崭露头角。 1929年冬天,沈阳郊外机场突发机械故障,弹出的操纵杆直接打断他的右腿,军医断言他再也飞不了,但谁都没想到,他让铁匠打了只铁鞋垫,硬是把短了一截的右腿垫平。 重新试飞那天,沈阳飘着鹅毛大雪,他驾驶的法国高德隆飞机在跑道上颠簸着升空,完成全套特技动作后稳稳降落。 1932年调到杭州笕桥航校当教官时,高志航的严格出了名,他要求学员吃饭必须五分钟解决,餐厅不准供应带鱼刺的菜,说是"打仗要随时准备升空"。 有个东北来的学员动作慢半拍,被他罚在烈日下举着螺旋桨站了两小时。 可就是这个"魔鬼教官",晚上会偷偷给学员宿舍送跌打药,还把自己从法国带回来的巧克力分给大家。 后来成为空军王牌的李桂丹回忆说:"高教官骂人时像打雷,教飞行时又像绣花"。 1937年8月14日,那天杭州笕桥机场乌云压顶,能见度不足五百米。 刚从河南转场过来的第四大队飞机油料将尽,警报却突然拉响,日军18架轰炸机正扑向机场。 他带着二十几个小伙子强行升空,在云缝里和日机玩起了"捉迷藏",他驾驶的霍克三型战机像猎豹般盯住领航的九六式轰炸机,两梭子子弹精准打爆敌机右翼油箱。 这架拖着黑烟栽进钱塘江的日机,成为中国空军首个空战战果。 其实,高志航座机的机枪卡壳过三次,最后一次卡壳发生时,日机已经进入投弹航线。 他猛拉操纵杆让飞机垂直爬升,利用阳光掩护绕到敌机盲区,硬是用备用机枪完成了绝杀。 地面观测员看见那架霍克三型像发怒的马蜂,追着体型大两倍的轰炸机不放。 空战胜利后,他被火线提拔为驱逐司令,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空中英雄当时还带着未愈的旧伤。 淞沪会战期间,他经常用绷带把伤腿缠在驾驶舱里,降落后要扶着舱盖才能站起来。 1937年11月21日,机场上空突然出现日军机群,正在检修战机的机械师看见他边跑边戴飞行帽,三步并两步往座舱里钻。 炸弹落下来时,他半个身子已经探进驾驶舱,战友们后来在残骸里找到块怀表,指针永远停在上午九点十七分。 高志航牺牲后,航空委员会在汉口举办追悼会,蒋介石亲笔写下"民族雄鹰"的挽联。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带过的学员自发成立"志航队",每次升空作战前都要对着他的照片敬礼。 信息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高志航:东北飞鹰 空军魂》 新华社《空军抗日英雄高志航事迹》

0 阅读:1
晨曦微尘

晨曦微尘

晨曦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