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5月21日,日本首相宣布:5公斤大米价格须降到不高于4000日元! 日本5公斤装大米价格已涨至4268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元),较去年上涨近20%,这让不少日本民众感叹"吃不起饭",面对这一情况,首相石破茂在电视辩论中直接表态:"一定要把米价压到4000日元以下!" 听起来是个好消息?但日本网友可不买账,有人翻出数据:日本政府其实不缺米,全国大米库存比去年还多了5%,那为什么超市里的米又贵又难买?问题出在中间商囤货、物流成本上涨,还有日元贬值导致进口肥料和农机价格飙升。 更讽刺的是,就在政府喊着要"稳米价"的时候,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被爆出家中的存米多到"能开店",直接让民众炸了锅:"原来米都被你们藏起来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日本政府第一次"救米价"了,过去几个月,他们先后投放了四批储备米,但效果就像往沸水里加冰块——短暂降温,很快又涨回去。 农业专家指出,日本大米市场长期受政府保护,农民依赖补贴,导致效率低下,现在遇到全球粮食涨价、劳动力短缺,问题一下子全暴露出来了。 日本政客这次"降价承诺",说白了就是选举前的应急措施,但老百姓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 首先,强制降价可能适得其反,如果米商不赚钱,可能减少进货,或者降低大米品质,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日本农业的问题根深蒂固:农民平均年龄67岁,大量农田荒废,生产效率远不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农业大国,政府如果真想解决问题,就该推动农业现代化,比如推广机械化种植、放宽农地政策,甚至学习中国、荷兰的智慧农业技术,而不是动不动就搞"限价表演"。 更关键的是,日本需要打破"大米神圣化"的传统思维,政府一直把大米当成"国家象征",过度保护导致市场僵化,其实,适当进口低价米、鼓励种植高附加值作物,可能比硬扛米价更务实。 总之,老百姓的饭碗不是政治秀的道具,与其在选举前急着"降价表决心",不如踏踏实实改革农业,否则,今天的"米价承诺",明天可能又变成一张空头支票。
“你没去过日本,恨日本人干什么?你没到过美国,你恨美国人干什么?”2年前,北大教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