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的奉天殿上,朱元璋大封北伐功臣:徐达、李文忠等四人晋公爵,唯独发小汤和屈居侯爵。这场看似不公的封赏背后,藏着帝王权术与武将生存的终极博弈——汤和用二十年战场平庸,换来大明开国唯一善终武将的结局。
1370年北伐王保保大捷,徐达率军俘敌八万六千,汤和却因韩店之战损兵万余成最大污点。朱元璋在封赏诏书中痛批汤和“征闽纵敌、贻误军机”,将这位发小压至侯爵。但《明史》刻意隐去关键细节:巢湖水军派廖永忠平定两广功勋卓著,却因曾效忠郭天叙被刻意打压。朱元璋借汤和“嗜酒妄杀”的罪名,实为堵住军功派系之争的悠悠众口。
1371年攻灭明夏之战暴露汤和真实水平:副将傅友德横扫成都,廖永忠轻取重庆,身为主帅的汤和竟只攻下一座山寨。朱元璋气得下诏痛骂:“朕欲封尔为公,奈何屡失战机!”朝野哗然之际,汤和却看透帝王心思——徐达、蓝玉等战神最终惨死,唯有自污平庸能避祸。
1388年汤和急流勇退的戏码堪称官场教科书:当朱元璋摸着其白发感叹“老兄弟该歇了”,他连夜上表辞官,更索要百名美妾自毁名节。返乡后他将朱元璋赏赐的宫女编成纺织队,每日钓鱼遛鸟的作息被锦衣卫密报,终让多疑的皇帝放下杀心。1395年汤和病逝时,朱元璋对着其遗折落泪:“世间善始者众,善终者唯卿。”
(史料来源:《明太祖实录》《明史·汤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