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女知青李亚茹返城前夜,颤抖地揭开上衣对丈夫说:“今晚,再做最后一次夫

琴音流转 2025-05-21 09:36:19

1978年,女知青李亚茹返城前夜,颤抖地揭开上衣对丈夫说:“今晚,再做最后一次夫妻吧!”随后抛下丈夫与女儿果断回城,42年后与女儿重逢,女儿的话却让她泪如雨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李亚茹自然也不舍。 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的确是因为爱嫁给了当地村民刘宝民。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但城市才是李亚茹真正的家,父母、朋友都在那里。 这件事情放在谁身上都很难抉择。 李亚茹亦是如此。 她想了很久,每每想起来都感到备受煎熬。 最终,李亚茹决定跟随着自己的心走。 她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来黑龙江插队。 1970年,李亚茹响应着国家的号召,踏上了下乡插队的道路。 途中,她热情高涨,满心期待着接下来的生活。 可没过多久,李亚茹的热情就瞬间被浇灭。 恶劣的环境、简陋的房间,干不完的农活······ 这些对她来说无疑是噩梦一样的存在。 李亚茹在城里的生活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从来都没有吃过苦。 更别提会不会干农活。 一下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她很难适应。 尤其是每天都需要干农活。 别的知青上手都特别快,李亚茹总是被他们落在后面。 手上都被磨出了泡。 好在,没过多久她就被安排在学校当老师,可算是能喘一口气。 李亚茹觉得教书一定比下地干活轻松,可真正接触的时候却发现,教书和想象中根本不一样。 就在这时,一位男子的出现,让她看到了希望,同时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他就是当地的村民,也是这个学校教书的老师,刘宝民。 刘宝民得知李亚茹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毫不犹疑地为她传授经验,并安慰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他的安慰帮助下,李亚茹逐渐适应了学习的生活。 更在这陌生的地方不再孤单。 他们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李亚茹为刘宝民讲述村子外的故事,刘宝民则坐在一旁耐心地听它讲。 时不时还会说两句自己的见解。 李亚茹讲起在城市里的故事是那么的自信,开心。 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让刘宝民彻底心动。 一来二去,李亚茹也坠入爱河里。 他们两人在这片黑土地上的爱就像是从天而降的礼物,互相温暖着对方。 没过多久,李亚茹和刘宝民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他们如胶似漆,生下了爱情的结晶。 本以为女儿的到来会让家庭变得更加圆满,没想到,高考恢复瞬间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 李亚茹一直都期盼通过读书迎来美好未来。 得知高考恢复,她高兴得合不拢嘴。 可激动过后她又陷入了难以抉择的悲伤之中。 一个是梦寐以求的高考,一个是丈夫、女儿。 李亚茹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前走还是转身放弃一切。 最终,她决定回城。 离开前一晚,李亚茹泣不成声地抱着刘宝民,与他做最后一晚夫妻。 那一夜,他们两人的心情都特别复杂。 一个想挽留又不知道怎么开口,一个舍不得离开却不得不离开。 天一亮,李亚茹就踏上了回城的道路。 回城之后,她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还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工作。 这明明是李亚茹期望的生活,可她好似一点也不开心。 心里空落落的,总是会想起下乡插队的生活,想起与刘宝民幸福的时光。 那一幕幕回荡在脑海里,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好像自己不曾离开。 以至于过了几十年,李亚茹心中的空缺都没有被填满。 为了不留下遗憾,她鼓起勇气来到农村。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亚茹从女儿口中得知刘宝民早就去世。 女儿对她的出现非但没有感到惊喜,反而表现出冷漠的样子。 她告诉李亚茹,自己过得很好,不需要任何弥补。 或许,这是她们最好的结局。 主要信源:(临安新闻网——《上山下乡50年后,百余名知青重返白牛第二故乡》)

0 阅读:1553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