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底,提干失败的阎连科办好退伍证后回了老家嵩县。一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

诸葛利剑 2025-05-22 18:35:32

1981年底,提干失败的阎连科办好退伍证后回了老家嵩县。一天,他正在田里播种小麦,一名身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在田里找到他,拿出一张纸说“这是召回通知,限你在三天内按时归队。” 1981年底,阎连科提干失败,带着退伍证回到嵩县老家,本以为从此要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谁知那天,他正在田里埋头播种小麦,一名身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突然出现,递上一张召回通知。这张薄薄的纸,究竟藏着什么秘密?部队为何又把他叫回去?他的命运,会不会就此翻开新的一页? 阎连科,这个名字如今在中国文坛上响当当,可谁能想到,他的人生差点就在嵩县的田野里定格。1981年底,他因提干失败退伍回家,却在播种小麦时接到召回通知。这事儿听起来挺玄乎,但真真切切地改变了他的一生。今天咱们就聊聊,他是怎么从一个农村娃走到部队军官,再成为大作家的。 阎连科1958年8月24日出生在河南嵩县田湖瑶沟,家里穷得叮当响。那年月正赶上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粮食不够吃,野菜树皮都得上桌。他后来写书时说过,饥饿那时候就像影子,老跟着他。小时候他就得帮家里干活,放牛、割草,啥都干,农村娃的苦他没少吃。 小学是在村里上的,条件差得不行,可老师们教得认真,他也学得用心。知识这东西在他心里埋下了根。可惜家里没钱,高一就辍学了,只能回家种地。闲下来他就借姐姐的书看,像《红楼梦》《水浒传》,硬是靠自学啃了不少东西。1978年高考恢复,他也想考大学,可没考上。正好部队征兵,他一咬牙就报名了,想着当兵总比种地强。 1978年,阎连科穿上军装,成了解放军的一员。刚入伍那会儿,他在边疆驻扎,风沙大,条件苦,可他从不抱怨。训练抓得紧,纪律也严,他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儿成了好兵。1979年,他写了个小故事叫《天麻的故事》,登在《战斗报》上。战友们都说写得地道,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成了他写东西的起点。 可好景不长。1981年,他参加提干考核,结果没过。这对他打击不小,毕竟当兵几年,谁不想混个干部当当。他只能收拾行李回了嵩县,心里的失落劲儿甭提了。回到家,他一边种地一边写东西,琢磨着以后咋办。 1981年深秋,阎连科正在田里忙活,撒麦种撒得满头汗。忽然来了个穿四个兜军装的干部,手里拿着一张纸,说是召回通知,让他三天内回部队。这事儿来得太突然,他压根没准备。通知上没写啥具体任务,只说归队再说。他心里七上八下,可也明白,这是部队的命令,没得商量。 回家跟爹妈一说,老两口先是愣了,后来都支持他回去。母亲觉得部队召他是看得起他,父亲就说军人得听命令。他收拾好东西,带着点忐忑又有点期待,赶在三天内回了部队。 这次回去,部队把他调到了文艺工作岗位。他本来就喜欢写东西,这下算是找对了地方。他跟战友们搞文工团,写剧本、排节目,忙得脚不沾地。他的东西写得实诚,看得人心里热乎乎的,在部队文艺汇演里拿了不少奖,名气也慢慢传开了。 没多久,部队给了个提干的机会。这次他没掉链子,靠着文艺上的成绩和扎实的作风,顺利当上了军官。做了指导员后,他更拼了。带队拉练时感冒了还坚持,晚上查营怕战士们冻着,训练时谁受伤了他都亲自上手帮忙。连队在他的管底下干得有声有色,上头表扬了好几回。 多年后,阎连科成了部队里的骨干,肩上扛着责任,胸前别着荣誉。有次休假回嵩县,乡亲们围着他看稀罕,爹妈脸上那骄傲藏都藏不住。他跟父母说,不管走到哪儿,都忘不了家乡的根,也忘不了部队的培养。后来,他在军界干得风生水起,直到2004年退下来,去了中国人民大学当教授,继续写他的书。 他的作品,像《受活》《丁庄梦》,写得深,写得狠,把农村的苦和人的命都掏出来了。军旅生涯给了他底气,也给了他素材。他从田间走出来,又回到纸面上,把那些苦日子变成了文学。 阎连科这辈子,真是从泥巴地里趟出来的。一个召回通知,硬是把他从种地拉回了部队,再推上了文坛。人生这东西,谁说得准呢?你是不是也有啥意想不到的转折?有空在评论区聊聊呗,大家一块儿说说心里话。 阎连科的故事挺带劲儿,一个召回通知就把他的人生翻了个个儿。谁能想到,田里撒麦种的退伍兵,后来成了大作家?生活里这种意外转折,其实离咱们也不远。你有没有啥时候被命运拽了一把,走向不一样的人生?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吧!

0 阅读:156

评论列表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

1
2025-05-22 21:45

多处重复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