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53岁章太炎穷得连2块钱的烟都买不起。杜月笙掏出1000大洋,想请他

熹然说历史 2025-05-20 19:30:55

1922年,53岁章太炎穷得连2块钱的烟都买不起。杜月笙掏出1000大洋,想请他写篇文章。章太炎:不写!几月后,章夫人瞒着丈夫,笑眯眯地收下了1000大洋。 1936年6月14日,一束奇特的光芒从章太炎的头顶飞出,穿过窗户,消散在北平的晨曦中。目睹这一幕的人们惊讶不已,仿佛这道祥光,是一代国学大师最后的告别。 谁能想到,这位被誉为"中国文坛108将"第一名天魁星的章太炎,在生前曾经穷困潦倒到连两块钱的烟都买不起的地步? 在1922年,那时的章太炎已经53岁,名满天下却囊中羞涩。他的学生中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赫赫有名的文化人物,连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大师都对他的学识自愧不如。然而,这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却因为不肯向权贵低头而生活拮据。 章太炎一生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章疯子"。他曾在一次留学生欢迎会上坦言:"凡是有非常议论的,都是精神病才能说出来的,而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都得有神经病。"这份特立独行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 袁世凯称帝时,章太炎被软禁在龙泉寺长达三年。即便如此,他仍每日痛饮烈酒,对着总统府的方向大骂袁世凯是"新王蟒"。气得袁世凯鼻子冒烟,却又不敢动他分毫,只能自嘲道:"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 这份傲骨在更早时也曾给他带来灾祸。作为张之洞的幕僚,章太炎在《楚学报》第一期就大胆发表了六万字的《反满论》。时任总办的梁鼎芬大怒,喊道:"这是要造反了啊!好大胆子,这样罪名要砍十几次的头!"最终,梁鼎芬让人按住章太炎,当众扒开他的裤子,用木棍狠狠地打了一顿。此后每当有人在辩论中提到梁鼎芬的名字,章太炎就会满脸通红,沉默不语。 而在生活中,这位大师却又显得糊涂可爱。他常年不洗澡,一件外套能穿三四个月。上课时一手拿着烟卷,一手拿着粉笔,讲到兴起处,常常会把粉笔放嘴里,拿烟去写黑板,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1913年,章太炎在上海哈同花园举行婚礼,迎娶汤国梨为妻。当天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元老亲临道贺,蔡元培担任证婚人,场面可谓盛大。然而,这位学问大师却因过于激动,把皮鞋的左右都穿反了,闹了个笑话。 杜月笙收到章太炎的信后喜出望外,仅用两天就摆平了章太炎侄子的麻烦事。对杜月笙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一个流浪混混爬到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深知自己缺少的是什么——文化底蕴和社会认可。 带着感谢和更深的目的,杜月笙亲自登门拜访章太炎。两人会面后,出乎意料地相谈甚欢。在杜月笙准备离开时,他试探性地提出请求:"章先生,能否为我家祠堂写篇文章?" 面对这个请求,章太炎皱了皱眉头。他虽感激杜月笙的帮助,但写文章为黑道人物背书,似乎有违他的处世原则。章太炎婉拒道:"我现在没有什么写文章的心情。" 杜月笙没有勉强,临走时悄悄在茶杯下压了一千大洋。这笔钱对当时的章太炎家庭而言是一笔巨款。然而,章太炎发现后坚决不肯接受,将钱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几个月后,章太炎的妻子汤国梨看着丈夫窘迫的样子,心中暗自叹息。这位在1913年与章太炎结婚时,曾在哈同花园举行盛大婚礼,有孙中山、黄兴等人到场祝贺,蔡元培担任证婚人的女子,如今不得不为家庭的生计发愁。 一日,杜月笙再次登门,章太炎恰好外出。汤国梨接待了他。杜月笙了解到章家的困境后,再次表达了希望章太炎为杜氏祠堂写文的请求,并表示愿意奉上厚礼。这一次,汤国梨没有拒绝,笑眯眯地收下了杜月笙留下的一千大洋。 当章太炎得知此事后,起初十分恼火。但看到妻子的苦心,又想到杜月笙的确诚心相待,便逐渐软化了态度。经过深思熟虑,章太炎决定帮助杜月笙,但不只是简单地写一篇文章,而是从根本上提升他的身份地位。 章太炎首先为杜月笙改名。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因为七月十五日生,月亮正圆,故名"月生"。章太炎给他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向他解释道:"《周礼》上讲,'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谓镛',镛者功也,故取名为镛,号月笙。" 虽然杜月笙对这番深奥的解释并不完全理解,但他深感荣幸,立刻接受了这个新名字。此后,章太炎又为杜月笙编写家谱,将其祖先追溯至北宋名臣杜衍,甚至说他们是尧的后人,大大提升了杜氏家族的历史底蕴。 章太炎还为杜氏祠堂撰写了《高桥杜氏祠堂记》,全文对杜月笙多有赞美。这篇文章在当时的上海社会引起不小的轰动,章太炎作为国学大师的名气,为杜月笙赢得了许多社会名流的尊重。杜月笙给了章太炎五千大洋的报酬,并在之后的日子里,经常派人送钱接济境况不佳的章太炎。

0 阅读:3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