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慈禧太后陵墓被盗,被她含在口里价值8个亿的夜明珠下落不明,她为何选择口含夜明珠?夜明珠如今又在谁的手中? 1928年盛夏的一个夜晚,河北遵化的山林中出现了一支军队。这支部队打着军事演习的旗号,实则别有用心——他们的目标是坐落于此的清东陵,更确切地说,是慈禧太后的陵墓。 指挥这次行动的是军阀孙殿英,这位从街头混混一路混到33岁才当兵的人物,此时正为军费发愁。他原本在遵化是为了剿灭以马福田为首的土匪,却意外发现这些土匪除了烧杀抢掠外,还靠盗墓发财。这个发现让孙殿英看到了一条来钱快的路子。 他采用了最直接的方式——用炮火将慈禧陵墓炸出一个大洞。当士兵们涌入墓穴,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足足装了30辆卡车,整整搬运了7天才清空。 最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在慈禧的棺木被打开的那一刻。众人原以为会看到白骨,却发现慈禧的尸体完好如初,宛如睡去。更奇怪的是,她的嘴里散发着奇异的彩色光芒。孙殿英凑近一看,那是一颗鸽子蛋大小的宝珠——传说中的夜明珠。 这颗珠子并非普通珍宝。据史学家考证,它原名"莫卧儿大帝金刚石",最初属于印度莫卧儿王朝。后来被阿富汗国王在战争中夺取,乾隆年间作为贡品进入清宫,辗转百年后落入慈禧手中。 蒋卜力在《慈禧陵墓被盗案》一书中记载,这颗夜明珠重约四两二钱七分,价值1080万两白银,按现在市价约合8亿人民币。珠子有一个奇特之处:它实际由两块分开的宝石组成,合拢后却毫无缝隙,还会发出神秘的绿光。 孙殿英尝试多次无法取出珠子,最终狠心割开慈禧的嘴角,将夜明珠取走。诡异的是,珠子一离开,慈禧的尸体立刻开始变黑腐烂,仿佛珠子真如传说那般有防腐的神奇力量。 慈禧对这颗夜明珠极为珍视。她生前对奢华的追求已是出了名——每餐必备百道菜,洗澡用过的毛巾只用一次就丢。临终前,她特意叮嘱心腹李莲英,一旦自己过世,务必将夜明珠放入她口中。 1908年11月14日,慈禧拖着病体去看望被软禁的光绪皇帝。次日,她便咽气离世。李莲英遵照约定,将夜明珠放入她口中。慈禧大概怎么也没想到,她精心安排的"永世荣华"计划,会在二十年后变成一场彻底的掘墓之辱。 盗墓案引发的轩然大波并未如孙殿英所愿那样平息。尽管他反复叮嘱手下保密,但事情还是在三名士兵逃往青岛试图变卖宝物时败露。这三名士兵被警方抓获,案件很快见诸报端,举国震惊。 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孙殿英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开始为自己铺设"逃生之路"。他精心筹划,将盗来的珍宝分送给当时的权贵——宋子文、孔祥熙、戴笠等人都收到了他的"礼物",就连蒋介石也得到了一把九龙宝剑。而那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则通过戴笠之手,送到了宋美龄那里。 宋美龄对这件奇珍异宝十分喜爱,甚至将它镶嵌在鞋上作为装饰。孙殿英的计策果然奏效,不仅没有因盗墓受到惩罚,反而平步青云,升任将军。这一切都折射出民国时期复杂的政商关系和权力游戏。 夜明珠的旅程并未就此停止。在一次赴美国筹措军费的演讲中,宋美龄穿着镶有夜明珠的鞋履。台下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被这颗闪烁着神秘光芒的宝石所吸引。作为一位狂热的收藏家,洛克菲勒向宋美龄提出购买请求,并承诺提供军需物资和石油等战略物资作为交换。就这样,夜明珠据说成了洛克菲勒私人博物馆的藏品。 不过,关于夜明珠最终下落的说法并不统一。另一种版本认为,戴笠从未将夜明珠转交给宋美龄,而是私自占为己有。无论哪种说法,都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至今,没有任何人声称在洛克菲勒的博物馆中见过这颗传说中的宝石。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尝试与洛克菲勒家族协商,希望能够买回这件流失海外的国宝,但都未能如愿。夜明珠的确切下落,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回望整个事件,不禁让人感慨历史的讽刺。慈禧太后一生奢靡,即使在清朝财政困难、北洋舰队因缺乏经费而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仍将大量资金用于修建颐和园和举办寿宴。她的丧葬排场更是空前,身穿镶嵌6500颗珍珠的龙袍,陪葬品总价值高达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三年的财政收入。120人抬棺,700多人送葬,队伍从紫禁城走了5天才到达清东陵。 慈禧将夜明珠视为永世荣华的象征,甚至相信它能让自己的遗体长久不腐。然而最终,这颗珠子不但没有保护她的长眠不被打扰,反而因其价值引来了盗墓者,让她死后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屈辱。
1928年慈禧太后陵墓被盗,被她含在口里价值8个亿的夜明珠下落不明,她为何选择口
熹然说历史
2025-05-20 18:33:08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