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年68岁朱元璋去看望70岁老友汤和,朱元璋一进门,只见汤和已中风,不能说

史说畅谈呀 2025-05-20 16:38:30

1395年68岁朱元璋去看望70岁老友汤和,朱元璋一进门,只见汤和已中风,不能说话了,直流口水,来看望汤和之前,朱元璋刚刚诛杀了宋国公冯胜,明朝开国六公爵一个不剩,汤和用一种乞求的眼光看着朱元璋,好像在问陛下,您真的一个都不留吗?   朱元璋和汤和可以说是自小相识,当年在濠州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他们是最亲密的玩伴。   尽管汤和比朱元璋大两岁,但他从不拿年龄压迫朱元璋,反而总能理解和照顾朱元璋的心情。   朱元璋生来身材矮小,性格内向,经常被其他孩子欺负排挤。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汤和对他不离不弃,朱元璋因此对汤和充满了依赖和亲近。   长大后,英俊多智的汤和已经在红巾军里小有建树,而朱元璋却沦落为一个向寺庙乞讨维持生计的贫民。   尽管如此,汤和并没有因此而疏远朱元璋,反而主动联系朱元璋,托人送去一封邀请函,邀请朱元璋加入红巾军。   可以说如果没有汤和的支持和帮助,朱元璋或许将一辈子成为社会的弃儿,但是在汤和的关心和帮助下,他才有了一次翻身的机会。   朱元璋不畏艰难,用汗水和努力浇灌着军营生活。尽管朱元璋在军队中迅速成为小领袖,但由于资历较浅,遭到一些人的质疑。   在一次野外行军中,朱元璋敏锐地发现了敌军的埋伏,立下了卓越的战功。由此被提拔为士兵,之后更是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赢得了“朱老虎”的美誉。   朱元璋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渐受到郭子兴的重用,在军中渐成重要人物。   在军中,汤和也大力支持朱元璋,帮助他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在汤和的帮助下,朱元璋逐步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两人并肩作战,一路攻城略地,1357年,汤和镇守常州,数次击退张士诚的进攻,他的努力让朱元璋得以专心对付自己这边的敌人。   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功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被尊称为明太祖。随着宫阙新政的实施,汤和也因为对朱元璋的支持和忠诚被封为左副将军。   一日宴会上,汤和酒后失言,口无遮拦地说出:“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   这番言论后来被朱元璋得知,尽管只是汤和醉话,但朱元璋仍然记恨着。

在后续的封赏过程中,朱元璋并没有给予汤和应有的肯定,甚至公开指责汤和的种种“过失”。   汤和是个聪明过人,因此,汤和主动请求退休归乡,返回故乡。朱元璋虽然允许汤和退休归乡,并在故乡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府邸,表面上看似对老友毫无戒心。   然而,朱元璋内心深处的疑心并未完全消除,暗地里依然派人严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如果汤和出现任何可能对他造成威胁的变数,第一时间可能就会对汤和下杀手。   汤和功成身退后,朱元璋经常召见汤和进京叙旧,那段时间汤和过着田园般的生活。   1392年发生了一场悲剧。太子朱標突然离世,令朱元璋悲痛欲绝。他怀疑太子身边的武将对自己不利,遂下令兴师诛杀,连带牵扯了汤和在内。   当时,已年过六旬的朱元璋前往看望老友汤和,却见他中风失语,无法言语,流口水。而在此之前,朱元璋刚刚诛杀了宋国公冯胜等六位大臣,开国功臣无一幸免。   汤和望着朱元璋,仿佛在默默地询问:“陛下,您真的一个都不留吗?”朱元璋面对着老友的哀求和凄凉,心中五味杂陈。   朱元璋还是念及旧情放过了汤和,因为此时的汤和正遭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朱元璋构不成威胁。   三年后,汤和在凤阳宅第病逝。朱元璋闻讯后悲痛欲绝,停朝三日,以示哀悼。   为了纪念汤和协助自己起兵,共建大明江山的功绩,朱元璋追封汤和为东瓯王,配享太庙。

0 阅读:253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