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年,朱高炽临终前告知张皇后自己要5个后妃陪葬。张皇后点头表示明白,转身就将他心爱的女人安排进殉葬名单。侍卫们前去抓获时,郭贵妃心头一惊、叫苦连天。 郭贵妃是功臣之后,又生下三个皇子,于情于理都不该殉葬,为何张皇后非要杀她呢? 张氏和朱高炽是少年夫妻,生活融洽,生下来的孩子深受公公重视,但琴瑟和鸣的生活在郭氏到来后消失了,郭氏被家里娇宠着长大,活泼明艳,就像是盛开的玫瑰,让朱高炽喜爱连连。 在她进了门后,就恩宠不断,生下来三个儿子,还有个闺女,这可把朱高炽给高兴坏了,虽然他疼爱嫡子朱瞻基,但更宠爱郭氏的孩子们。 每当空闲的时候,朱高炽总是会抽出来时间去陪伴郭氏和孩子们,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开口说话,心情就很激动。但也有紧张难过的时候,有次小儿子生病,郭氏担心的睡不着觉,朱高炽心里同样难受,特意去给儿子祈祷,保佑他的病快快好起来。 这明目张胆的偏宠,让后院里面的其他女人看了都羡慕的不得了,张氏同样羡慕,但她是太子妃要大度,不能和其他女人抢丈夫,还要为丈夫的子嗣考虑,看着曾经和自己举案齐眉的丈夫,对待郭氏如此上心,心中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朱高炽做太子时,危险重重,朱棣多次都想要将太子换成更勇猛的二儿子,在大臣的劝阻下,加上孙子朱瞻基确实聪慧过人,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为了让父皇对自己放心,朱高炽不得不韬光养晦,不敢显露出自己对皇位的向往和威胁,整日里追求享乐,还要兼顾朝中之事,将两者平衡。 长时间的心理压抑,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的身体变得虚弱,登基后事务更加繁忙,身体愈发的吃不消,只有郭氏那里才能享受到一丝安宁。 虽然张氏被立为皇后,但朱高炽心里最爱的还是郭氏,上来就把她立为贵妃,只屈于皇后之下。 朱高炽对郭氏的宠爱是明目张胆的,他爱屋及乌,对郭氏家人偏宠异常,给祖母逾制封为营国夫人,还让她在贵妃册封大典上出席,和孙女见面。 郭氏常写信教导家人要让小辈们专心读书,光宗耀祖,看到郭氏如此态度,朱高炽大感欣慰,对她家中的小辈们多加关怀。 反观张氏一心当皇后,不问内外政事,贤明大度,但内心对郭氏所受宠爱羡慕愤恨,所以在朱高炽快不行了,说要后妃给自己殉葬时,第一时间就让宫人去让郭氏殉葬。 当时郭氏在宫殿里面坐立难安,心中升起不妙的感觉,忽然看到外面进来好几个宫人侍卫,端着两个盘子。 一个放着鸩酒,一个放着白绫,宫人面无表情的宣读着旨意,让郭贵妃去陪葬仁宗。 郭氏大感意外,她虽然伤心爱人的离开,但并不想葬送自己的性命,道:“陛下不可能让本宫去陪葬的,是谁派你们来的!” “贵妃娘娘,这就是陛下的旨意,皇后娘娘大度,特意准备两样,准许您随意挑选。” 宫人阴恻恻的话语让郭氏感到害怕,这时她才意识到可能是皇后娘娘容不下自己,才要自己殉葬,郭氏想要逃跑却无路可逃,最终难逃一死。 被殉葬的妃嫔中,就她的品级最高最得宠,还生了孩子,其余四人都未有生育。朱高炽后宫的妃子不多,在他登基前还去世了两个,最后活下来被记录在案的,除了张氏这个皇后外,只剩下生育过的贤妃、惠妃和勋旧之女敬妃。 从这三人活下来的原因上看,郭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应该在殉葬行列,但偏偏她是第一个被殉葬的。 在她去世后不久,她的大儿子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儿子,而另外两个儿子虽然活过了二十岁,但都英年早逝,同样没有留下儿子,因此全都被革除封国。 参考来源:《明史》
公元前91年,卫子夫绝望上吊自尽,临死前道:“陛下我跟你四十八年,太子据儿做了三
【6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