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7岁北大校长蒋梦麟提出离婚,发妻孙玉书不哭不闹,唯一的要求是:4个

蔼鸣 2025-07-07 03:17:56

1932年,47岁北大校长蒋梦麟提出离婚,发妻孙玉书不哭不闹,唯一的要求是:4个孩子她带走,但是蒋梦麟得承担所有的教育费用。 听着信上决绝的话语,孙玉书眼神中的喜悦慢慢淡出,只剩下无尽的沉默和孤寂,她早就感受到自己和丈夫之间的隔阂,只是心存侥幸,以为两人能白头到老,没想到最后还是来到分开的那天,思及此处,她让人帮自己写下一段话... 蒋梦麟是教育界知名人物,但最让外界津津乐道的当数他的三段婚姻。 孙玉书是他的结发妻子,是他在出国留学前,家里人特意相看的,勤劳温柔,长相端庄,没有太出色的地方,但对蒋家人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儿媳妇。 蒋梦麟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他一向尊重孝敬长辈,反正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就顺从答应下来。 孙玉书和他谈不上心灵相通,她没有受过太多教育,能认得自己的名字,在当时来看就很不错了,因此看到蒋梦麟在家温书,学习外国语言时,她总是默默地送上一杯热茶,让他提神醒脑。 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追求,自然无法有太多的交流,蒋梦麟正年轻,有追求有抱负,虽然偶尔心里会叹息一下,但夫妻感情还算圆满。 孙玉书生下来四个孩子,将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他们身上,教导他们好好地学习,长大后成为像他们父亲那样优秀的人。 蒋家上下对她称赞有加,蒋梦麟不在家的日子里,她将家里的大小事都照料完善,对公婆极尽孝顺,尽心抚养儿女。 蒋梦麟同样对她很敬重,但心里并没有爱,随着他的地位和眼界不断提升,夫妻俩的隔阂持续加深,孙玉书没有办法帮助他的事业。 虽然如此,蒋梦麟的亲朋好友对她印象都很不错,因此听说蒋梦麟居然要离婚时,纷纷劝他三思而后行。 陶曾谷是他好友的遗孀,出身优渥家庭,是个新式女性,站在那就能让人感受到她的学识和优雅。 起初,蒋梦麟对她没有什么想法,只是不忍好友遗孀生活困难,想要帮上一把,于是就经常过去看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后来在他成为教育部部长时,正好要找个新秘书,就想到她,两人之间的交集不断增多。 蒋梦麟没想到她居然如此优秀,两人爱好志趣相投,不管他说什么,对方都能接上话,不像家里的妻子,只能沉默以对。 陶曾谷同样对这位儒雅博学的男人产生好感,隐晦的爱意在两人之间流淌,蒋梦麟想和她共度余生,而且在他看来,如果他俩结婚,这样自己就能更好地照顾好友的遗孀。 听起来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他当时真的这么想的,身边朋友都劝他多为发妻考虑,年纪都这么大了,又是包办婚姻,要是离婚,以后对方该怎么生活。 蒋梦麟确实有所考虑,毕竟这世道,女子生活太不容易,再加上孙玉书根本就没什么错,只是自己动了心而已。 他斟酌好久才动笔写下离婚请求,送到老家后就忐忑不已,看到妻子提出的要求,他大松一口气。 为能好好地安排妻子和孩子们,他提出“离婚不离家”的方法,以后他们照样生活在老家,这样前妻能有人照顾。 在将这些事都整理好后,他迫不及待地邀请朋友们来参加自己的婚礼,胡适的夫人对此非常不屑,不让丈夫过去,最后逼得胡适不得不从窗户出去,才赶到现场。 结婚后,蒋梦麟感觉生活变得跟从前很不一样,幸福许多,在家里有人能好好地和自己说话,每天晚饭后,他们都牵手去附近公园散步,感情和谐幸福。 在陶曾谷去世后,他悲痛不已,女儿看他这般,不放心他独自生活,就让他来到自己家,方便照顾他。 就在大家觉得他这么大岁数,不会再婚时,有个叫徐贤乐的女人出现在他眼前,让他再次体会到心动的感觉,不顾身边人的反对,毅然和她结婚,最后闹得打离婚官司,成了外界的笑谈。 参考信源:蔡登山︱尘封六十年的《蒋梦麟日记,1957》澎湃新闻

0 阅读:2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