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月,对印还击战大捷后,兰州军区第55师工兵营准备凯旋,谁料下面排里突然报告:“我们1个战士王琪失踪了,连衣服、被褥都没带。”众人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王琪,40多年后才知道了王琪下落。
1963年元旦的寒风裹挟着硝烟味,刚经历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的兰州军区55师工兵营正在藏南执行道路勘测任务。
24岁的测绘兵王琪在收工后踏入边境森林,这个决定改写了他人生的轨迹,三昼夜的迷途让这位陕西汉子耗尽体力,最终倒在印控区公路旁,被印度红十字会车辆发现后移交军方,印方以"间谍罪"将其投入监狱,尽管王琪反复解释"测绘兵不需要携带武器",但冰冷的手铐仍锁住了他七年青春。
旁遮普邦监狱的审讯室墙上,至今留着王琪用指甲刻下的"中国"字样,狱警的皮鞭曾抽断他两根肋骨,辣椒水灌鼻导致永久性嗅觉损伤,但这些未能摧毁他的意志。
1969年刑满释放后,印度政府将他流放到中央邦蒂罗迪村——这个被称为"政治犯坟场"的偏远村落,四周被湖泊与原始森林包围,王琪用五年时间学会印地语,在面粉厂打工攒下300卢比创业资金,1975年迎娶当地孤女苏希拉时,婚礼餐桌上仅有邻居赠送的5公斤糙米。
1986年深秋,王琪颤抖着将第43封家信投入村口邮筒,这封用报纸边角料写就的信件奇迹般抵达陕西,让以为他早已牺牲的家人痛哭失声。
此后二十年间,侄子王英军九次申请赴印签证,终于在2009年带着家乡的辣椒面与腊肉走进蒂罗迪村,叔侄相拥时,王琪军装照上的青年与眼前白发老者形成残酷对照,摄像机记录下他反复摩挲辣椒罐的细节——这是母亲生前最擅长的腌制品。
2013年春天,中国驻印使馆三等秘书张明辉伪装成茶叶商人潜入蒂罗迪村,他在王琪的铁皮屋里发现重要证据:1968年旁遮普法院的判决书原件,以及印军收缴的解放军臂章,这些物证彻底推翻"逃兵"质疑,促使使馆启动"归乡行动"。
经过17轮外交磋商,印度内政部终于在2017年1月签发特别通行证,条件是王琪必须承诺"不透露在印经历"。
2017年2月11日,CA948航班降落在咸阳机场时,王琪的帆布包里装着三样特殊物品:妻子采集的印度土壤、狱中缝制的五星红旗、以及记录54年生活的32本日记。
等候人群中,86岁的战友李建国举起泛黄的《55师失踪人员登记册》,泛黄纸页上"王琪"二字被红笔重重圈出,当家乡的手擀面热气腾起,这个历经磨难的老人突然跪地亲吻土地,这个画面被《人民日报》记者定格为"世纪归途"的经典瞬间。
王琪的遭遇折射出特殊年代边境管理的复杂性,据《解放军报》披露,1962-1963年间中印边境共有9起类似失踪事件,但仅有3人最终确认下落。
2019年印度拒绝王琪探亲申请时,中国外交部罕见使用"严重关切"措辞,背后是综合国力提升带来的外交底气,如今在蒂罗迪村,王琪故居已被改造为"中印友好纪念馆",他使用过的测绘仪作为和平象征永久陈列。
新华社. (2017).《滞留印度54年后终归国——王琪归国纪实》.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