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房东给一个中国留学生免租8年,他们同吃同住。晚年老人患病孤独无依,留学生接老

熹然说历史 2025-05-17 23:30:30

瑞士房东给一个中国留学生免租8年,他们同吃同住。晚年老人患病孤独无依,留学生接老人回国,并为他养老送终。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宋扬静立在郑州福寿园内一座墓碑前,双手捧着一束鲜花。碑上刻着简单的文字:"汉斯·施密特,1940-2013,在异国他乡找到家的瑞士人"。望着这行字,宋扬的思绪飘回到十多年前那个改变了两人命运的伦敦夜晚。 1999年的冬天,19岁的宋扬远赴英国求学。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节省开支,与朋友在伦敦郊区合租了一间小房子。因为只有一张床,宋扬每晚只能睡在地板上,每天起床时腰酸背痛。一个周末,他决定出门寻找更合适的住所。 "那天真是倒霉透了,"宋扬回忆道,"我英语不好,又不熟悉伦敦的地铁线路,结果坐反了方向。等我发现时,地铁已经停运,我孤身一人在陌生的街头,既冷又饿,还不知道怎么回去。" 就在宋扬沮丧地坐在街边台阶上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慢慢走近。老人双手提着两个沉重的购物袋,走路时微微颤抖。令宋扬意外的是,这位陌生的外国老人用友善的目光看着他,用简单的英语问道:"你好,年轻人,你遇到困难了吗?" 这位老人就是汉斯·施密特,一位瑞士裔的伦敦居民。在简短交谈后,汉斯了解了宋扬的处境,不假思索地邀请这个陌生的中国留学生去自己家过夜。 "我当时很犹豫,毕竟在异国他乡,对陌生人要保持警惕,"宋扬说,"但汉斯的眼神让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信任。" 汉斯的家是一间布置简单的小公寓,虽然不豪华,却整洁温馨。老人递给宋扬一杯热咖啡,让他暖暖身子。为了表达感谢,宋扬主动帮汉斯收拾了房间,并用厨房里有限的食材做了几道简单的中国菜。 晚饭后,两人坐在客厅里聊天。汉斯讲述了自己波折的人生:他出生于瑞士,母亲早逝,继母对他不好。十岁那年,他离家出走,辗转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最终定居伦敦。汉斯一生未婚,没有子女,靠微薄的退休金独自生活。 "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比我更孤独,更需要温暖,"宋扬说。 那晚过后,汉斯得知宋扬正在寻找住处和学校,便主动邀请他搬来同住,还帮他办理了泰晤士河谷大学的入学手续。就这样,在伦敦这座陌生的城市里,一个中国留学生和一位瑞士老人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共同生活。 2008年5月的一个上午,宋扬接到了一通来自伦敦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的英国同学带来了令人揪心的消息:"汉斯的病情恶化了,情况十分严重,随时都有丧命的风险。" 宋扬惊愕不已。就在几天前,他们还通过电话,汉斯还在向他报平安。放下电话,宋扬立刻询问了详细情况,才了解到汉斯的真实处境:几年前,老人发现自己的腿部出现了问题,行动时疼痛难忍,夜里常常被疼醒。医院检查显示,汉斯腿部长了一个肿瘤,如同一颗定时炸弹。但昂贵的手术费用远超过他微薄的退休金,无奈之下,汉斯选择了隐瞒病情,独自承受。 自从宋扬回国后,没有人照顾和约束的汉斯生活变得不规律,每天喝酒熬夜,年过半百的身体终于扛不住了。 "我必须做点什么。"宋扬在深深的自责中做出决定——将汉斯接到中国来照顾。 当天晚上,宋扬向父母坦白了自己在伦敦的经历,以及汉斯对他的恩情。令他意外的是,父母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汉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现在他需要帮助,我们一定要尽力而为。"宋扬的父亲说,"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宋扬立即给汉斯打电话,邀请他来中国共同生活。电话那头,汉斯沉默了几秒,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宋扬,但我不想成为你的负担。" 宋扬坚持道:"汉斯,八年前你收留了无家可归的我,现在请让我来照顾你。我们是家人啊。" 经过再三劝说,汉斯终于答应了。宋扬立即帮他办理了签证和机票,几周后亲自到机场迎接。看到满头白发、身形消瘦的汉斯,宋扬紧紧拥抱了这位曾经给予他温暖的老人。 在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带汉斯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医生的判断令人揪心:腿部肿瘤已经相当大了,必须立即手术。宋扬二话不说,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陪伴汉斯度过了手术和康复期。 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汉斯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他开始融入宋扬家庭的生活,学习简单的中文,品尝各种中国美食。2009年,宋扬结婚时,汉斯作为家中长辈出席了婚礼,为这对新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然而,2010年,汉斯的健康状况再次恶化。由于长期的身体消耗和年龄因素,他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宋扬一家轮流照顾汉斯,从不离开。 2013年12月2日,汉斯因心脏衰竭离开了人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拉着宋扬的手,声音微弱却坚定:"宋扬,我一生都没有家,直到遇见了你和你的家人,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家的温暖。能在中国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希望能长眠在这片土地上。"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