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46岁的方孝孺被朱棣下令诛灭十族。行刑那天,873人在方孝孺面前一一

江樵品史 2025-05-17 17:04:52

1402年,46岁的方孝孺被朱棣下令诛灭十族。行刑那天,873人在方孝孺面前一一被杀掉,行刑一直持续了7天才停止,场面可谓是惨烈至极。

在中国历史上,被诛九族就已经是最大的刑罚。   但是在明朝,有这样一位儒士,竟然被诛了十族。   这个人就是方孝孺。   和那些罪大恶极之徒不同,方孝孺可以说是一名忠臣,甚至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以好评居多。   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方孝孺是“愚忠”,为了一位帝王,牺牲了全家上下几百口人,甚至连朋友都没能幸免。   他之所以会这么做,大概也是因为受到过朱元璋的恩惠。   方孝孺从小就喜欢读书,有着“小韩愈”的美称。   有一次他因病卧床不起,家中口粮短缺。   仆从给他汇报的时候,他却拿着书孜孜不倦,声称要有书看就行。   1382年,方孝孺被举荐走上仕途。   他博学多才,在治国上面有独到见解,深受朱元璋喜爱。   但是朱元璋也知道,官场沉浮,他不想过早消耗方孝孺,于是就按照礼节将他送回家。   不是他不想用,而是他认为这样一位能人,应该留给自己的后代。   方孝孺被仇家迫害押送入京的时候,朱元璋连情况都没有调查,就直接将其释放。   朱元璋去世之前,还专门在遗诏中叮嘱朱允炆一定要重用方孝孺。   因此朱允炆在继位之后,就任命方孝孺为翰林侍讲。   他深受信任,甚至朱允炆在上朝的时候,也会让他站在屏风后面出谋划策。   即便有方孝孺坐镇,朱允炆还是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那就是削藩。   周王、齐王、代王等人先后被夺去权力。   在这种压迫之下,自然就会产生反抗势力。   朱棣不满朱允炆的行为,于是直接起兵造反。   实际上,对于削藩这件事情,方孝孺并不是非常赞成。   但那时朱允炆疑心很重,如果他执意提出反对意见,势必会引来杀身之祸。   然而,在靖难之役发生之后,方孝孺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诚然,方孝孺在治国上趋势有才能,但是在带兵打仗上,他又怎么可能比得上常年征战沙场的朱棣?   1401年,燕军攻入大名府,这时候朱棣还抱有一丝丝希望。   他上书请求让吴杰、盛雍等人停止军事行动。   但是,方孝孺却认为,天气酷热难耐,燕军长期驻扎在大名府一定受不了。   到时候他们身心俱疲回城的时候,明军只需要乘胜追击即可。   朱允炆认为这是个好办法,直接答应。   他写了一封诏书,让朱棣罢兵回到他自己的属地。   朱棣明白,只要这次妥协,那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因此并没有听从诏令。   眼看此计行不通,方孝孺又想出一个离间计。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性格迥然不同,两人之间也有矛盾。   因此方孝孺就抓住这一点,给朱高炽送了一封书信。   朱高炽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脑子却很聪明。   他没有中计,直接将这封信交给朱棣。   朱棣非常生气,再也没有任何求和的想法。   1402年,朱棣登基称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方孝孺也被抓捕。   看着眼前这个一直和自己作对的人,朱棣难以平息心中怒火。   但是,现在还不是杀他的时候。   因为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典范,杀了他会引起更大的麻烦。   因此,他让方孝孺给他写一份即位诏书。   但是方孝孺直接拒绝,怒骂朱棣是“乱臣贼子”。   这下朱棣终于忍无可忍,直接下令诛九族。   方孝孺冷笑,即便诛他十族,他也不会和朱棣为伍。   朱棣如他所愿。   在九族之外,朱棣还将他的几个朋友算上,凑够了十族。   873人,在他面前一一被杀。   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劝方孝孺求和。   最后,方孝孺被拔了舌头,车裂而死。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柳洪

柳洪

1
2025-05-17 18:36

方笑儒,脑袋方方。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