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个学生向班主任请假:毛泽东是我外公。直到此时,他的老师们才知道,这个谦逊有礼的学生居然是毛主席的孙辈后代-孔继宁。 1976年,那可是个不平凡的年代,国家正忙着“”,心情还有点小沉重。毛主席一去不复返,感觉天都暗了好几个度,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哀伤里。那句“人嘛,总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就比鸿毛还轻”,这时候听起来,那叫一个意味深长。就在这乌云压顶的时候,有个少年的故事,悄悄冒了个泡。 在北京一中,孔继宁同学,那可是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的初中生一枚。他规矩得很,学习刻苦,见到老师同学都是笑脸相迎,从不显摆自己的家世。填表的时候,他就简简单单写个“工人家庭”。谁能想到,这位低调的小哥,竟然是毛主席的亲外孙,隐藏得够深啊! 孔继宁,1962年出生,那可是毛主席晚年心头的一块宝。一到放假,他就成了中南海的常客,和外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毛主席虽然忙得团团转,但总会挤出时间陪外孙玩耍、学习。祖孙俩还常常一起回忆革命先烈的故事,毛主席更是一边讲一边传授人生智慧。在外人眼里,毛主席那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可在孔继宁心里,外公就是一个温暖的亲人,一个无话不谈的好哥们儿。1976年春节那会儿,孔继宁跟外公毛主席见了最后一面。毛主席那会儿身子骨儿已经很弱了,但还是紧紧拽着外孙的小手,一遍又一遍地说:“小子,你得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啊!”没多久,孔继宁告别了外公,谁承想,这一别就是永别。等他在学校收到家里传来的噩耗时,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腿都软了。跟班主任请假时,他才说出实情:“其实,毛泽东是我外公。”这话一出,老师们全愣了,心想这小子平时低调得让人佩服。 追悼会结束后,孔继宁擦干眼泪,把悲伤化成了前进的动力,一头扎进学习和工作中。后来,他还跑去参军,在部队里锻炼自己,把外公的精神往心里揣。退伍后,他又转战商海,凭着一股子诚信和奉献劲儿,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不管走到哪儿,他都没忘外公的教诲,用实际行动传承家风,坚守信仰。孔继宁这一路走来,不光是个人成长的传奇,也是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活例子。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个学生向班主任请假:毛泽东是我外公。直到此时,他的老师
诉与山鬼说话
2025-05-17 16:56:5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