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4年,40岁的苏轼畅游西湖,邂逅了一名年仅12岁的歌妓,惊艳之下,把她买了回去。没想到还因此诞生了一首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信源:百度百科 1074年,正值仲春时节,苏轼被贬任杭州通判。这位年届四十的文豪,虽仕途屡遭坎坷,却依旧怀着对山水人间的赤子之心。 这一年,他初至杭州,见钱塘潮涌,访孤山残雪,更于西湖之畔邂逅了改变他余生情感的一人——王朝云。 王朝云,年方十二,乃西湖畔勾栏瓦舍中一名清倌小歌女。她原本出身寒门,自幼被卖入教坊,习歌舞琴书。 她不同于一般的青楼女子,那一双眼睛清亮如泉水,眉目之间已有几分灵慧与孤傲。那日,她在湖畔舟中唱一支《采莲曲》,嗓音婉转,清越入云。 苏轼正乘舟游湖,忽闻歌声,驻舟凝望,只见朝云一袭青衣,回眸一笑,湖光也失了颜色。 苏轼是见过无数女子的,他的亡妻王弗温婉知书,继妻王闰之端庄娴静,而眼前这名少女,却如春风拂面,灵动天成。 他忽而吟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诗,便以她的容色与神韵比作西施,将她深刻铭刻在自己的诗篇之中。 王朝云虽年幼,却颇懂人情。她知苏轼乃当朝文宗,亦觉其温雅随和,便以歌相邀,笑问:“郎君,湖山可比美人,若美人不老,山水当如何?” 苏轼大笑,道:“若朝云不老,我便日日为你作诗三百首。”便在笑语中,将她从教坊赎出,收为侍妾。 初至苏家时,王闰之对她颇为冷淡。一个是堂堂士大夫的正妻,一个是市井歌妓出身的侍妾,身份天差地别。 王朝云却不曾妄自菲薄。她每日清晨侍奉夫君,晨起煮茶,夜来听他读书作画;她懂诗文,亦善琴艺,不争宠,不诤言,常将苏轼作诗所用的砚台、笔墨收拾得整整齐齐。 渐渐地,苏轼发觉,这个小他二十八岁的女子,竟是他灵魂深处最温柔的慰藉。他不再仅将她看作妾侍,更视为知己伴侣。 1076年,苏轼离开杭州赴密州任官,王朝云一路随行。他们一同登台望海,一起猎雪观梅。朝云虽不通政事,却在苏轼疲惫时轻声劝慰,夜里为他煎药、研墨、听他倾吐胸中郁结。 在密州的某个冬夜,苏轼写下千古传颂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王弗。王朝云在旁静静听完,低声问他:“你可曾梦见她?” 苏轼点头。 王朝云不语,只在炉边添了几根柴,火光跳动中,两人的身影交织成岁月静好的模样。 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几近入狱。王朝云不离不弃,随他漂泊至黄州赤壁,居于简陋寒舍之中。她以桑麻为衣,以野菜果腹,陪他度过人生最暗的时光。 在黄州,王朝云的身体渐渐虚弱。她原本从小体弱,又劳苦奔波多年,终在一场风寒中积疾不起。 苏轼心急如焚,遍寻良医,亲自熬药,日夜守在床前,眼见她神色一日不如一日,心如刀割。 她临终前,拉着苏轼的手,轻声道:“官人,我今生已无遗憾,只愿下世再为你研墨煎茶。” 苏轼泪流满面,轻抚她的手,说:“来世你若为云,我便化作江上风;你若为梅,我便做冬雪,护你不落尘埃。” 王朝云终年二十六,短短十四年春秋,却在苏轼生命中留下了最柔情的一笔。她没有名分,却有苏轼一生无法忘怀的痴情。 他亲为她写墓志铭,铭中称其“资质秀慧,性灵贞粹”,并将她埋葬于赤壁之侧,朝云墓旁便是他常独坐长叹的石桌。 此后苏轼再未纳妾,每至湖山月明之夜,便取出旧笺纸笺,书写与她有关的点滴。他曾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而这“清欢”,正是王朝云短暂却隽永的陪伴。
1074年,40岁的苏轼畅游西湖,邂逅了一名年仅12岁的歌妓,惊艳之下,把她买了
柳烟绕古堤
2025-05-16 14:04: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