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非洲少女巴特曼,因臀部长得很“突出”,被人骗到英国,扒光衣服关进笼子让

柳烟绕古堤 2025-05-16 12:48:40

1815年非洲少女巴特曼,因臀部长得很“突出”,被人骗到英国,扒光衣服关进笼子让人参观。在她死后,她的遗体还被做成标本,在博物馆展览了200多年。 信源:百度百科巴特曼 十九世纪初,一位名叫萨拉·巴特曼的非洲少女被带离了她的家乡南非,跨越大洋来到欧洲,却并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相反,她所遭遇的一切,是一段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屈辱记忆——她被当作“怪物”“展品”展出,裸体示众,生前受尽羞辱,死后也不得安息。 萨拉·巴特曼出生于1789年,位于南非东南部的原始部落“科伊科伊人”族群中。她的族人被欧洲殖民者称为“霍屯督人” 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歧视意味,模仿他们语言中的声调而取的蔑称。她的家庭在英国与荷兰殖民势力的冲突中颠沛流离。 童年时,她就曾目睹家人被杀、村落被洗劫,最终成为殖民农场的佣人或劳工。 巴特曼生得不同于欧洲人所习惯的体貌:她皮肤黝黑,五官平坦,尤其臀部特别丰隆,这在她所属的族群中是一种常见的体态,被称作“臀部肥大症”,是该民族自然演化的一部分。 在白人殖民者眼中,这种身体特征成为了“异类”和“奇观”。 1810年,年仅二十岁的萨拉被一位名叫亨德里克·塞萨尔的荷裔农场主带离了南非。 塞萨尔联合了一名英国军医亚历山大·邓洛普,打着“表演”的名义,将巴特曼带往欧洲。塞萨尔承诺,如果她愿意配合参加“人体展览”,便可分得门票收入,且将来还可返回南非。 对一个目不识丁、语言不通的年轻原住民女子来说,这些承诺是虚幻的,她并不完全理解即将面对的命运。 1810年,巴特曼被带到伦敦。在皮卡迪利大街的马戏棚中,她被脱去衣物,仅穿一条薄纱布遮住下体,被关进一个铁笼中供人参观。 观众挤满场地,有贵族、学者、市民甚至儿童。他们纷纷掏钱观看“霍屯督维纳斯”——这是他们给她起的名字,带着强烈的性暗示与种族嘲讽。 她被要求扭动腰肢、模仿野兽、发出叫声,人们在欢笑中将她当作“异类”“野蛮人”来猎奇。她不能反抗,甚至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痛苦。 尽管有废奴主义者组织抗议此类“非人道展览”,但由于她的演出“合法签约”,当局无能为力。她成为伦敦最受争议的“展品”,收入归塞萨尔所有,她却毫无所得。 1814年,萨拉又被带往巴黎。在这里,她的处境更加悲惨——不再是舞台上的“奇观”,而成了解剖台上的“标本”。 她被交给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学者乔治·居维叶,此人是著名的解剖学家,却以极度种族主义的眼光研究非洲人。 他将萨拉视作“人类与猿猴之间的过渡物种”,进行身体测量、画图、记录,甚至在她活着时就开始“观察她的性器官结构”。 在巴黎,她被迫在色情剧场中赤身裸体跳舞,任人调戏。随着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她沉迷酒精和鸦片,贫病交加。 1815年,萨拉·巴特曼死于肺炎,年仅26岁。 她本应安息,然而居维叶并未给她以尊重。他命令将她的尸体解剖,并制成“人类学标本”:她的骨骼、脑袋、外生殖器被保存下来,展示于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她的蜡制裸体模型被放置在展柜中,供公众参观,名曰“科学研究”,实则是对一位非洲女性长达百年的羞辱。直到1974年,这些展品才被撤下,但一直保存在博物馆内。 到了20世纪末,南非开始呼吁将萨拉·巴特曼的遗骸归还本国,以便为她举行葬礼,告慰亡灵。 1994年,纳尔逊·曼德拉亲自向法国总统请愿,称萨拉是“南非历史上受尽屈辱的象征之一”,她的归来象征着对殖民伤痕的反思与疗愈。 然而法国方面最初拒绝,认为“标本属国家财产”。经过八年拉锯战,直到2002年,法国议会才通过一项特别法案,允许将她的遗骸归还南非。

0 阅读:380

猜你喜欢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