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毛主席突然发现大家对李讷非常尊敬,士兵看见李讷,还向她行军礼,就问汪东兴她现在担任什么职位,得知真相后大怒。
“她是不是在搞什么特权?”毛主席对身旁的汪东兴问道。
汪东兴连忙摇头否认,解释说李讷是凭自己的本事走到这个位置的,并没有搞什么特权,汪东兴还说,李讷是目前最适合这位置的人选。
毛主席还是有些不满意,身为李讷的父亲,他绝不允许有亲人大行“搞关系”这一套。全国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李讷在各方面并没有优先选择权。
说起李讷这个女儿,毛主席是很欣慰的。她出生在战乱的年代,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李讷从小也都是跟着毛主席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随毛主席。
毛主席从小教她写字、念书,教她做人的道理,还让李讷在学校不许提及她的真实身份,为的就是不让“特权”之风在学校盛行。
身为他的孩子,李讷更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人民的榜样,在思想道德水平方面不能拖后腿。
李讷在学校的时候,很多同学包括老师都比较好奇她的真实身份,但李讷从来不说,而是说她就是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得知这个消息的同学们从此都看不上李讷,因为他们都是干部子弟。可即使是这样,李讷也坚持自己的说法,她始终相信父亲说的,也践行着父亲的精神。
50年代,好多家庭都吃不饱饭,只能在山上去挖野菜。李讷和他们一样,别人吃多少她就吃多少,从来不会因为她的身份而得到更多的东西。
每次放学后,李讷的肚子都饿得瘪瘪的,但她从来不会和父亲说,也不敢告诉父亲。后来毛主席身旁的警卫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偷偷拿了些小零食给她,而这次李讷并没有拒绝。
这件事很快就被毛主席知道了,他严辞批评警卫,告诫他以后不许再这样,因为社会上还有许多受苦受难的孩子,他们都没有解决温饱,解决一个李讷的温饱,又有什么用呢?
同样,李讷也受到了批评,她有时候也挺苦恼的,这样特殊的身份,到底是好是坏呢?但李讷始终觉得,父亲拥有高尚的品格,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听他的话,总是没有错的。
那时全国的知识青年都会下乡进行改造,李讷作为毛主席的女儿,自然首当其冲。
乡下的日子比不上城里,每天都要干活,那身体的劳累无以言表,乡下的土地,浸满了知青挥洒的汗水。
他们跟随着农民的作息,甚至比他们睡得晚也起得早。李讷在乡下学到了很多,知道了乡下贫苦人民的不易,也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李讷返城后,凭借自己累积知识,她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的招聘会,在一众人才中,李讷脱颖而出,成为了解放军报的副总编。
她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任职副总编的,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加上几年的下乡生活,李讷已经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一天,李讷从外面走进毛主席办公的地方,士兵看到李讷,规矩地向她行了士兵礼。这一幕被毛主席看到,他很生气,以为李讷这是在借特殊关系搞特权。
听了汪东兴的解释后,毛主席心中了然,但即使李讷是凭着自己本事任职的,毛主席还是不满意她的做法。
他觉得,这个岗位比较特殊,虽然李讷不是靠关系拿到的,但也会落人口实。身为主席的女儿肯定不能被人在背后说闲话,这岗位的性质,注定了她不能上任。
李讷听了父亲的建议,辞去了解放军报副总编一职。
她对父亲的建议从来都是认真听取,她和父亲一样,想多为人民多做点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对人民利益,那她会毫不犹豫的投身进去。
李讷后来和一个出身普通的服务员结了婚,得到了毛主席的大力支持。毛主席认为,只要两人相爱,不管对方是什么家庭什么背景,他都会支持。
并不是说李讷出身特殊,那就要配高干子弟,在毛主席眼中,没有所谓的门当户对,他支持年轻人之间的自由恋爱。
人人生而平等,毛主席觉得自己也是个平凡的人,所以他希望身边的人和他一样,将这个精神发扬光大,而李讷也确实做到了如此。
愚伯吴炳强
严己宽人,主席太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