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文化教员颜邦翼在送炮弹的时候路遇炮兵师长,觉得师长

鉴史忆往呀 2025-05-13 13:55:34

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文化教员颜邦翼在送炮弹的时候路遇炮兵师长,觉得师长十分眼熟,发现竟是“牺牲”19年的父亲......

热血沸腾的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为了实现一个信念的理想,不惜离开自己的亲人,将青春和生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这样的人中,就有一位叫颜伏的青年学生。

1932年,颜伏不告而别离开家人去参军,留下了还不到3岁的颜邦翼和妻子。多年来,儿子颜邦翼始终牢记着这个未曾谋面的父亲,他想象着父亲在外面是否过得安好,是否也时刻牵挂着儿时的家。

每逢佳节,他都会站在门口张望,期盼父亲能出现在视野中,哪怕只是匆匆一瞥。然而岁月悠悠,父亲音讯全无,颜邦翼内心的期盼渐渐转为怨恨,又从怨恨慢慢转为崇拜。他相信父亲定是为了更伟大的理想,才选择舍弃自己。

直到参军入伍,颜邦翼才真正明白了父亲的选择。1952年,他作为志愿军文化教员被派往朝鲜前线,每日在炮火纷飞中穿梭奔波,完成运送物资的任务。

某日,在完成任务返回的路上,他偶然间瞥见了一位面容肃穆的中年军官,不禁觉得这人与自己记忆中的父亲极为相似。然而形势紧迫来不及细看,他只能匆匆离去。

回到营地,颜邦翼反复回忆那一瞥中的面容,终于确定那定是自己多年未见的父亲,现任志愿军炮兵第7师师长的颜伏上校。一时间,二十年的离别与相思,都汇成了眼眶中泪水。

与儿子的激动不同,在炮火前线指挥作战的颜伏,对儿子的出现还一无所知。他满脸风霜,身受伤痛,正紧锣密鼓地指挥着手下战士,对抗不断来袭的敌军。多年的革命生涯让他长年在外奔波,即使与亲人19年不见,他也从未有过片刻松懈。

1952年,朝鲜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达到鼎盛。某日清晨,敌军突然发动袭击,向我军防线疯狂扫射。作为炮兵师长的颜伏迅速指挥部队开火反击,步兵与炮兵配合,在他的指挥下有序变位。

透过炮火的硝烟,他看到敌军已经逼近到百米开外,枪声与炮声此起彼伏,弹片四处飞溅。此时收到通讯兵传来的消息,左翼的一个连出现缺口,请求立即增援。

颜伏沉着应对,立刻命令炮兵向左翼移防,同时调动预备队填补缺口。就在敌军快要突破防线时,我军的炮火重新形成网罗,将其牢牢圈住。

经过2个小时激烈的厮杀,敌军终于不支败退。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阵地上鲜血淋漓,躺着无数壮烈牺牲的战士。

虽然成功击退了敌军进攻,但颜伏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每一夜,都将是与敌人你死我活的对抗。为了保家卫国,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

当晚,他整理部队的伤亡名单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些年轻的生命啊,他们也有家人,也有牵挂。然而为了信仰,他们毅然赴死,连父母妻子都来不及与之告别。

深夜颜伏难以入睡。他思绪万千,脑海里浮现出离别时妻子红肿的眼眶,儿子茫然无知的小脸。一别就是十九年,他们现在怎样了?是否还在盼望着他的归来?这些年的艰辛历程他无法对家人述说......

就在这时,一通急促的电话突然打断了他的思绪。电话那头是一个军官的声音,语气有些犹豫:“请问您是颜伏师长吗?我们这边有个战士,他说在运输物资时看见了您,并确定您就是他失散多年的父亲......”

父亲?一瞬间,颜伏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停止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突如其来的激动,简短地应了一声,就匆忙挂断了电话。

战事当前,他不能被私情打乱了步调。阵地前仍然枪林弹雨,他必须保持冷静和判断力,才能指挥部队完成任务。

终于,在胜利的号角声中,颜伏得以暂时解下防务的重担。他立刻约见了那名自称是他儿子的战士,一见面就认出这正是自己19年未见的儿子邦翼,当即泪流满面。原来正是天意作祟,竟让两人在战火纷飞的异国疆场重逢!

儿子已长大成人,面容与记忆中有些不同,但五官的轮廓依稀可见。他将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言语中透出对这个陌生的父亲的崇敬与热爱。

他说自己16岁便下定决心要寻找生父,参军后更是一直盼望能与父亲并肩作战。没想到竟是在朝鲜战场,在送炮弹的路上匆匆一瞥,才认出了他日思夜想的父亲。

颜伏听后,也开口道出了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为了保护家人,他不得不暂时与妻儿断绝联系,这多年的离别让他牵挂至极。如今儿子坚韧不拔的品质让他感到无比欣慰,他期盼在未来的日子里,父子二人能够慢慢补回这失去的时光。

抗美援朝胜利后,邦翼选择复员回家,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而颜伏则继续他的军旅生涯,后来晋升为少将,担任济南军区炮兵司令。

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无数人为了信仰放弃了个人的情感。正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今天和平生活的基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大义凛然、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都值得每一代人学习和传承。

0 阅读:53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