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2年,郑成功在外打仗得知,自己20岁的儿子郑经跟35岁的乳母生下孙子郑克臧,郑成功知道后,当场直喷鲜血,怒吼道道:“发妻董氏、乳母陈氏和儿子郑经,全部都给杀干净!”......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从小就备受宠爱。为了巩固在福建的统治,郑成功派他镇守厦门。起初郑经表现尚可,郑成功对他寄予厚望。当时郑成功共有10个儿子,唯有郑经最得他喜欢。
为了树立威信,郑成功为郑经选了一门政治联姻,就是南明兵部尚书的孙女唐氏。唐氏是正统闺秀,但郑经这位公子哥却喜欢风流。尤其是年长的女人,更能勾起他的欲望。
不久郑家添了个儿子郑裕。为了给郑裕哺乳,郑家又聘了一位35岁的奶妈陈氏。陈氏姿色艳丽,很快就引起了20岁的郑经的注意。郑经放荡不羁,竟与这位奶妈陈氏苟合。陈氏也没推拒,任由郑经胡作非为。
郑经的母亲董氏性格软弱,对儿子从来都是放任态度。她虽然知道儿子的所作所为,却也不点破,任由郑经继续误入歧途。最后,陈氏竟怀了郑经的孩子。
郑经心知瞒不过父亲,只好欺骗郑成功,说这是自己妾室所出。起初郑成功还沉浸在喜悦中,作为家族长辈,能早早当祖父,也算一桩大喜事。于是他高兴不已,大摆筵席庆贺。
然而唐氏对此事难以接受。她向祖父唐显悦告状,说丈夫竟与奶妈私通。唐显悦大怒,立刻给郑成功去了一封劈头盖脸的斥责信。
信中谴责郑经荒唐,还埋怨郑成功没有管教之责。郑成功一读此信,瞬间暴跳如雷,羞愧难当。原来自己的儿子已荒废成这样,而自己还大摆筵席庆祝,实在令人无地自容。
越想越气的郑成功直接就突发了重病。在病榻上,他命令堂兄郑泰前去处死郑经一家。郑泰劝他三思,毕竟是骨肉之亲。但郑成功已经盛怒难平,命他即刻执行。
郑泰回到郑家后,并未遵从郑成功的命令。他认为郑成功已是强弩之末,不如扶持郑经继位。于是暗地里警告郑经提防。郑经也早有防备,将郑成功派去的刺客尽数擒住。
没过多久,郑成功在愤怒与痛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年仅38岁。他这一生立下汗马功劳,收复台湾,却被亲生骨肉气死。
一代英雄,就此在家丑中骤逝。儿子的懦弱与放荡,间接夺去了他的生命。历史常常如此讽刺,成功者的结局,往往掌握在失败者手中。
父子相残,家破人亡,实在令人唏嘘。如果郑经知晓父亲的心血与期望,是否就不会踏上歧路呢?
不过别说郑成功,即便是历史上众多英雄,也都难逃子不教的悲剧。或许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永远高于子女的理解能力。但唯有付出时间、耐心和理解,才能化解代沟,让后继有人。
郑经终究也付出了代价,他在台湾建立的王朝,仅过了几年便土崩瓦解。可以说,他终生都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也未能真正弥补那场悲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子之情本该包容体谅,才是家国长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