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通信员潘正光被一群美军突然包围。“想逃?没那么容易!”为首的美军军官奸笑道,“都给我站住,别急,先玩会儿!”......
潘正光默默握紧了手中的手榴弹,面色凝重。此时此刻,他心知这场战争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多年前的1930年,潘正光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尽管生活困苦,但父母对他的教育十分严格。“要诚实勤奋,要报效国家”。这些话潘正光牢记在心,并以此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着。
而就在潘正光20岁那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战火迅速蔓延开来。面对国家危难之时,潘正光毅然踏上从军之路。他知道这个时代需要勇者挺身而出,才能守护家国安定。
入伍后,潘正光踏实训练,严格要求自己。驻训营生活枯燥乏味,但他从未放弃。因为潘正光时刻提醒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是他应尽的责任。
1952年,潘正光所在部队奉调抵达朝鲜前线。这里炮火纷飞,一个不慎就可能葬身异乡。但面对险境,潘正光从未退缩。他只想成为一名战斗英雄,为国捐躯。
由于跑步速度快,体力充沛,潘正光被任命为通信兵。在当时的战场条件下,通信几乎全部依靠跑腿传递。这项任务极其艰巨,须在炮火间千里奔袭,只为将军令送达。
一次次任务中,潘正光飞跃着弹坑,冲过火海,将重要指令送达。多次踏过生与死的边缘,但他从未退却。因为潘正光知道,通信联络的保障,意味着战友性命的担保。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这场决定命运的战斗。山崖边上的气氛凝固。美军正凶狠地逼近,随时都可能动手。
“咔”的一声轻响,潘正光拉开了手榴弹的保险栓。就在这时,他的视线落在了身边的一个木箱上。一个计谋突然在潘正光心中成形。他猛地抓起木箱,对着美军大喝:“都给我过来!”
美军一惊,以为这是新式武器,急忙后撤。军官惊恐地大喊:“快退!”士兵们丢下了武器,四处逃窜。潘正光将计就计,迅速找掩体。
很快美军发现上当受骗,又组织起队伍准备报复。就在此时,潘正光发现附近有一个机枪掩体。他飞奔过去,端起机枪对准美军扫射。密集的子弹打个措手不及,美军再次退却。
可很快,他们带来了重型武器,对掩体展开猛烈轰炸。掩体被轰得粉碎,潘正光已经无处可躲。他握紧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就在这时,后方传来一片枪声!原来,是援军赶到了。潘正光长舒一口气,终于支撑不住,在掩体中晕了过去。醒来时,潘正光发现自己躺在后方医院。经过全力救治,他终于捡回了一条命。可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战友牺牲的噩耗。
同班的兄弟们,一个个为国捐躯。而他自己,却侥幸活了下来。这份沉重的悲痛,近乎将潘正光击垮。“为什么是我活下来了?他们也都有家人啊!” 潘正光不禁痛苦自问。
可很快他便明白,这份沉疴的哀恸,正是对同胞的最好纪念。于是潘正光沉默以对。他知道,生还对一个战士来说,可能是最沉重的负担。
就这样,在荣誉和痛苦并存中,潘正光度过了难熬的复员时光。多年后,人们还记得,那个孤胆英雄,曾以一人之力,击退全美联军。
而潘正光从未忘记,是什么支撑他走过那场惨烈厮杀——是对家国的热爱,是对同胞的责任,也是对生命的坚持。
战争夺走了太多珍贵的生命。我们要珍惜和平来之不易,并感谢每一个不畏艰险,守护祖国的勇士。他们的牺牲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朝鲜战场已远,英雄的故事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