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账本上的红字背后藏着太多看不见的账。中国高铁每天发送旅客超700万人次,春运期间单日最高破1亿人次,可国铁集团去年财报显示亏损696亿,相当于每天烧掉1.9亿。这么多人坐车,咋还亏成这样?关键就在于铁路算的不是 “生意账”,而是 “民生账”。 就拿京沪高铁来说,总投资 2209 亿,原本说十年回本,结果到 2023 年还得再等 19 年才能还清本钱。更别说中西部那些穿山越岭的线路,像川藏铁路每公里造价超过 3 亿,可收的票价连电费都不够交。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拿真金白银给全国老百姓铺了条 “平价高速公路”。 铁路亏钱的根子,全在 “不以赚钱为目的”。你想啊,高铁定价得按国家规定来,二等座每公里最多 0.28 元,还得照顾递远递减的规矩 —— 坐得越远单价越低。 就像广州到北京的高铁,2298 公里票价 964.5 元,平均每公里才 0.419 元,连外国高铁票价的零头都不到。这还不算完,铁路还得承担扶贫、国防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比如中西部的 “慢火车”,票价低得离谱,有的站到站才一块钱,专门给山里人运货、上学用,一趟下来连油钱都赚不回来,但为了不让老百姓困在大山里,再亏也得开。 有人问,那为啥不学外国涨价?道理很简单,铁路是国家的 “大动脉”,要是票价涨到老百姓坐不起,那和旧社会的 “资本垄断” 有啥区别?你看欧洲高铁票价动不动上千块,普通人只能挤大巴,可咱们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宁可亏钱也要加开几千趟列车,让农民工、学生都能回家过年。这就是社会主义的 “温度”—— 铁路不是上市公司,不能只算经济账,更得算民生账。 再说成本,铁路的开销大得惊人。光是维护一条高铁线路,每年就得花掉天价。就拿京沪高铁来说,10 多年前建的线路,现在光设备老化、轨道磨损就得不断投入,更别说还要更新智能调度系统、换新型动车组。还有负债,国铁集团总负债 6.14 万亿,光利息就压得人喘不过气。可即便这样,铁路还得咬牙搞建设,像沪渝蓉高铁、通苏嘉甬铁路这些国家战略项目,明知道短期内赚不回钱,但为了区域发展,必须得修。 有人可能觉得,铁路市场化改革就能赚钱。其实这些年铁路一直在尝试,比如对热门线路动态调价,冷门时段车票打 “骨折”,吸引更多人乘坐。但就算这样,中西部那些客流量少的线路还是得靠东部盈利的线路 “输血”。就像广东江门到深圳盐田港的货运班列,政府每箱补贴 200 - 400 元,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带动地方经济。这种 “以富带穷” 的模式,在资本主义国家根本行不通,但咱们国家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角落。 说到底,铁路的亏损是 “战略性亏损”。它用账面的红字,换来了全国经济的 “红利”。你想想,川藏铁路通车后,西藏的特产能 48 小时运到沿海,内地的游客能坐着高铁去看布达拉宫,这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凝聚力,岂是几个数字能衡量的?再比如中欧班列,虽然单趟可能不赚钱,但它打通了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让 “中国制造” 走向世界,这种长远利益,才是铁路真正的价值所在。 所以啊,中国铁路就像一位默默付出的 “老大哥”,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让老百姓坐上便宜车、让货物跑得更顺畅、让国家发展得更均衡。这种 “舍小家顾大家” 的担当,才是咱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你要是只盯着账本上的亏损,那就太小看铁路的格局了 —— 它修的不是铁路,是 14 亿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现在才发现,原来当初佩洛西窜台,有可能正中我们下怀!就连台湾主持人赵少康都曾说大
【16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