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后,没想到整个唐朝都没人能接上,直到宋朝,一个酒鬼在喝醉后无意对出了下半句……
大唐时期,宛如璀璨的星河,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那个辉煌的年代,不仅孕育了强盛的经济与国力,更是中华文化的灿烂时刻。 诗词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一代文人骚客的名字,如明珠般遗世后世。
然而,在这些名垂青史的大家之中,还有一位才气横溢的诗人,虽生不逢时,却用一句惊世骇俗的佳句,令整个唐朝文坛都叹为观止,他就是诗人李贺。
李贺自幼家道中落,但骨子里天生一股子文人气质,他7岁便已是天资聪颖,擅长书画诗词。15岁起,他的名字开始在文坛上小有影响。
当时的诗坛泰斗韩愈、皇甫湜等人,都对这位少年才俊赞赏有加。在韩愈的推荐下,李贺参加了河南府试,凭借自身的才华一举夺魁,成为探花宋词的佳话。
可命运往往就是如此捉弄人,在李贺即将大展宏图之时,小人的嫉妒和阴谋却让他的仕途陡然受阻。以“避父讳”为由,他的考试资格被取消,从此再也无缘科考。
对于一个志存高远、倾力学业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狠狠地击溃了他前程万里的希望。
从此之后,李贺的生活也陷入低谷,仕途不畅使他郁郁寡欢,身心也因此愈加多病。他曾在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吐露心中万般哀愁:“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句充满感慨的诗句,深深地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的心灵,可惜当世文坛无人能接下这抑扬顿挫的前半句。
命运对李贺的嘲弄并未止步于此,壮志难酬,加上多年的折腾,这位才子最终在27岁年纪就英年早逝。
短短的一生,他付出了太多,但收获太少,后人们常感慨“天妒英才”,如果给予更多时间,这位天骄定能在诗坛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好在,虽然李贺的才华就此中止,却依旧有人为他的那句佳句续写完整。奇怪的是,接龙下一句的并非同时代人,而是一个身在数百年后、与李贺截然不同的人物。
他就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石延年。不同于李贺一生坎坷,石延年的一生相对平稳。
他也因父母早逝而少年丧父,但后来在科场上屡战屡败,还是一路考至朝堂,成为一代贤相。不过,石延年除了政治功绩,还是一位酷爱诗酒的人。
据说有一回,石延年在宴会上沉醉酒酣,兴起之际突然对出了“月若无恨月长圆”这一佳句。与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遥相呼应。
在场诸人无不惊叹,认为这绝妙对句堪称天作之合,这一对联,不失将人生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
李贺一生饱受命运的嘲弄,写尽了对天意的无奈与叹息,而石延年虽然阡陌多舛,但最终还是通过自身的才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两人的命运迥然有别,但都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生的酸甜苦辣表露无遗。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实在是一落千回,谁也说不准哪一刻会陷入困境,哪一刻又会扬眉吐气。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和磨难对谁来说都无法避免。
重要的是要像李贺和石延年那样,用诗歌抒写生命的体悟,保留初心,用理性和智慧对待命运的无常。
只有这样,无论顺境或是逆境,人生都将无憾。纵使像李贺一样英年早逝,也会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便如石延年般仕途坎坷,最终也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
人生就是如此,无需留恋逝去的年华,更不应陷于现实的苦难,而只需一怀赤子之心,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用户10xxx73
重复了一个“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