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试探着问乾隆:“臣近八十岁了,可不可以荣归故里了?”没想到,乾隆“唰”得变

林硕言丫 2025-05-13 08:53:41

张廷玉试探着问乾隆:“臣近八十岁了,可不可以荣归故里了?”没想到,乾隆“唰”得变了脸色,并引经据典说了一句话,张廷玉赶紧跪倒在乾隆面前痛哭流涕。   老臣张廷玉跪在地上痛哭不已,他是在哭自己将来仕途坎坷,也是在哭一位少年帝王的猜疑和不信任。   张廷玉的这次痛哭让乾隆心软了吗?他最终能否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呢?   说起来张廷玉,那可是年少有为的一个典范,他二十九岁中了进士,三十多岁就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又一路辅佐了雍正皇帝。直至后来的乾隆皇帝。   身为“三朝元老”的张廷玉,知人善任,在治国策略和为人君王上,有着不少的谋略。   但这位乾隆皇帝尤其的“多疑”“猜忌”,他担心张廷玉手中的权势过盛,会影响到自己手中的皇权。因此在乾隆登基后,非但没有重用重用张廷玉,反而多加打压和贬斥。   张廷玉深谙君臣之间的权力斗争,自古君王都不允许有臣子的权力过大。何况张廷玉在朝堂经营四十载,他门下的学生遍布京城和地方,那些仰慕张廷玉的幕僚更是不计其数。而乾隆皇帝刚刚登基,他断断不能有臣子的威信过高。   为了尽可能避免被帝王猜忌,张廷玉刻意疏远了一些好友,以防有人拿“结党营私”来大做文章。但有些的关系不是说断就能断,但凡有朝中的人登张廷玉的门,这件事就会被传到乾隆帝的耳朵里。   张廷玉可不想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他为大清朝奋斗了一辈子,就想带着一身的荣誉安享晚年,再不过问朝堂之事。   但乾隆皇帝向来多疑,张廷玉决定挑选一个合适的日子开口请旨。   恰逢阖宫的一场家宴上,这一年风调雨顺,地里的收成不错,加上近年来国库充盈,乾隆皇帝的心情已然不错。   张廷玉起身说了一些祝福的话,接着便跪在了庭前,“陛下,臣已年老,恐无力侍奉君王,恳请陛下准臣告老还乡!”   张廷玉一番话说的真情流露,态度恳切。可这一切在乾隆看来却是“变了味”。   乾隆的脸色突然就沉了下来,在他看来,张廷玉能辅佐康熙和雍正两任帝王,怎么到了自己这就“年老体弱”,乾隆觉得张廷玉是在当众打自己的“脸”,暗指自己不如雍正和康熙。   “爱卿是先帝亲封的“忠臣”,莫非日后不愿再效忠大清?”   乾隆这句话带着明显的质问和责怪,张廷玉诚惶诚恐,赶紧跪下称绝无此意,他也想为大清朝尽忠,只可惜实在年迈,“有心无力”啊。   张廷玉讲到动情之处,忍不住跪着伏在地上,痛哭了起来。张廷玉已经年近八十,在古代已经是年老之人,体力和精神都大不如从前,处理朝政之事总怕出什么差错。   但是乾隆帝不允,张廷玉只能继续在岗位上做事,他抱着为大清耗尽心血的念头,一日日的辛苦操劳。   一年后,张廷玉的女婿被查出来犯了“贪污”之罪,一时之间弹劾张廷玉及其家眷的折子飞涨。张廷玉意识到乾隆终究是要对自己下手了,为了避免祸及家人,张廷玉连夜上了一道折子,再次恳请“告老还乡”。   张廷玉的本身是远离朝堂的争斗,他一离开,那些他名下所谓的“党羽”自然也不成气候,乾隆皇帝尽可以趁此机会整顿吏治。   乾隆却觉得张廷玉在朝堂混乱之时,只想着回家躲个清闲,根本配不上“三朝元老”的称号。 “卿何不为大清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廷玉看懂了皇帝诏书上的深意,想起自己辛苦操劳的多年,最后却只落得“明哲保身”的名头,他不由得感叹这一生的可叹和可悲。   张廷玉自此便一病不起,无法再为大清朝呕心沥血。再加上张廷玉的家人多被安了罪名,年老的张廷玉多次气急攻心,最终不治而亡。

0 阅读:464

评论列表

67895

67895

2025-05-13 10:19

张廷玉背后是晋商,一心想让乾隆口允兑现雍正的遗言,让自己死后入太庙,为晋商们立个台面。为了搞平衡,乾隆通过和珅扶持南方商团,所以不可能答应他,他就把自己折腾死了

林硕言丫

林硕言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