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产歼-20的成飞全年盈利13亿,不如洛马一个季度!有人就疑惑了,为

繁星入眸念成诗 2025-05-12 21:22:55

2023年,生产歼-20的成飞全年盈利13亿,不如洛马一个季度!有人就疑惑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实话实说,洛马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公司,而成飞则是军工,有报价限价,能赚这么多很不错了。 相信经常看新闻和关注的都知道成飞。 成飞,全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重要成员单位,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制造体系中的关键核心企业。 作为中国主力战斗机的研发与制造基地之一,成飞常年承担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其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堪称“铜墙铁壁”,哪怕是训练有素的外国间谍也难以接近分毫,被誉为中国军工的“禁地”。 成飞的前身为“132厂”,它的建立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苏合作的历史背景。 1956年,在中苏签订的《关于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56项工程项目协议》中,涉及航空工业的援建项目共有19项。 这些项目包括飞机制造、发动机研制、航空材料配套等多个方面,是新中国建设现代化航空工业体系的重要起点。 当时,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飞)和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哈飞)等几大航空厂已基本饱和,无法承接更多的新项目。于是,政府决定在中国西南地区另择一地,建设新的航空制造基地。 进入80年代以后,成飞逐渐从“仿制—改进—自主”的道路迈向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 在90年代中后期,成飞承担了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代机项目——歼-10的研制任务。 这款国产多用途战斗机的成功首飞,不仅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奠定了成飞在中国航空制造领域的核心地位。 到了21世纪,成飞更是迎来了高光时刻。作为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的研制单位,成飞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并跑者”乃至“领跑者”的转变。 歼-20采用先进的隐身技术、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信息化作战系统,是我国跻身世界航空强国行列的重要标志。 除了战斗机制造,成飞也参与无人机、教练机等多个领域的研制项目,并在航空复合材料、隐身涂层、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根据成飞母公司中航工业集团发布的数据,2023年成飞实现营业收入672.91亿元,归母净利润13.13亿(可以简单理解为纯利润),并且长期保持盈利状态。 这一利润率,放在高周转、高毛利的消费电子行业中,甚至连利润微薄的代工厂都不如。 这并不是成飞独有的现象,而是整个中国军工制造领域长期以来的普遍状态。 军工企业的低利润率,与其特殊的行业定位密切相关。 军工企业主要为国家服务,不以市场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其产品价格往往由国家根据成本核算和战略需要统一定价,利润空间受到严格限制。 成飞所涉及的战斗机、无人机等高端装备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投入巨大。 像歼-20这种五代机,动辄投入上百亿级别的研发费用,而这些成本难以在短期内回收。 那么,既然成飞目前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表现也颇为稳健,为什么还要将100%的股权整体划转给中航电测? 事实上,这更可能是成飞为了适应未来产能扩张与核心技术攻关所作出的结构性调整,意在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融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大规模技术升级和装备量产铺平道路。 当前,搭载国产先进发动机“涡扇-15”的新一代歼-20隐身战斗机已实现成功首飞,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第五代战机技术链条的自主化取得突破,也标志着歼-20将逐步过渡到“完全国产”的阶段。 为匹配未来更高的交付需求,成飞正在成都新建超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以提升整体年产能力。可以预见,随着国产发动机的成熟定型,歼-20将进入加速列装期,对生产、测试和后续保障体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作为承担我国航空武器装备核心研发任务的单位之一,成飞还肩负着新一代战斗机的论证与预研任务。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成飞的股份名义上由自身持有,还是划转至中航电测名下,其国有属性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繁星入眸念成诗

繁星入眸念成诗

繁星入眸念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