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汉中站场困局:3条联络线卡喉致年损8亿客流,汉中站调车线缺口超40%】 当荆州因联络线缺失导致日均3.2万人次高铁客流挤兑站台,汉中站因混用站台致使调车效率下降65%时,两座城市正用惨痛数据揭示站场规划对铁路枢纽的致命影响——荆州北站设计日吞吐量仅1.5万人次,但荆荆高铁通车后实际客流激增至4.7万人次,超负荷运转导致荆州至岳阳方向列车晚点率达28%,年经济损失超8亿元;汉中站现有8条到发线需同时承担西成高铁、阳安铁路客货列车混编作业,调车股道缺口达12条,2024年因站场冲突导致货运列车滞留超1200列次,直接冲击陕南农产品外运通道。 荆州困局:联络线缺失的“多米诺效应” 荆州北站设计缺陷在呼南高铁荆岳段难产后集中爆发:现有站场仅设2台4线,无法满足荆荆高铁与沿江高铁交汇需求,导致宜昌至常德方向列车需在荆州站“断头”换向,日均增加40分钟中转耗时。更致命的是,荆州至松滋联络线规划搁浅,使松滋西站沦为“孤岛”,年货运量损失超200万吨。对比荆门西站6台14线规模,荆州站场运力差距已达3倍。 汉中危机:混用站台的“效率黑洞” 汉中站“客货混跑”模式正将枢纽推向崩溃边缘:西成高铁日开行列车82对,阳安铁路货运列车56对,共用3条到发线导致日均冲突17次。调车场现存8条股道仅能满足40%作业需求,2025年春运期间,汉中至西安城际列车因站场冲突晚点超90分钟,客座率暴跌至53%。 破局之道:从“补丁式扩容”到“系统性重构” 荆州需立即启动北站二期扩建,新增2台6线并预留荆岳高铁接入条件,预计投资45亿元可释放年3000万人次运能;汉中则需剥离阳安铁路客运功能,在褒河编组站新建货运专区,同步将汉中站改扩建为8台18线纯客运枢纽。这两场“站场革命”不仅关乎两城命运,更将为全国中小型枢纽改造提供范本——当铁路规划从“线网优先”转向“站场先行”,方能避免“枢纽未兴,站场先死”的悲剧。
黔吉高铁规划被指存在功能重叠与走向争议。目前渝湘高铁主通道已承担重庆南下长沙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