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研究所NASA首次捕捉"流浪黑洞"吞噬恒星奇观:揭开星系演化新线索宇宙深处,

半烟评科技 2025-05-09 22:31:53

硬核研究所NASA首次捕捉"流浪黑洞"吞噬恒星奇观:揭开星系演化新线索

宇宙深处,一场隐秘的猎杀被人类望远镜定格。NASA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联合观测,在距地球6亿光年的星系外围,首次捕捉到游荡黑洞吞噬恒星的震撼场景。

这项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的突破性发现,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姚玉涵团队领衔,为研究黑洞分布规律提供了关键证据。

打破常规的宇宙猎手

编号AT2024tvd的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百万倍,其特殊之处在于打破了"超大质量黑洞必居星系核心"的固有认知。

当哈勃望远镜捕捉到堪比超新星爆发的强烈闪光时,科学家通过独特的光谱特征锁定了目标——紫外线辐射与氢、氦、碳等元素的发射线,这正是恒星被引力撕裂形成"潮汐瓦解事件"的专属签名。

"这扇新开启的观测窗口,让我们得以系统搜寻星系中的隐藏黑洞。"姚玉涵指出。

不同于以往所有记录在星系中心发生的同类事件,此次发现证实了流浪黑洞存在的可能性,暗示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游离在星系核心之外的"隐形猎手"。

黑洞迁徙之谜

关于这个宇宙流浪者的来历,科学家提出两种假说:

1. 引力弹弓效应:星系中心三个黑洞的复杂引力博弈中,质量最小的成员被抛出核心区域

2. 星系合并遗孤:可能是远古星系碰撞后残留的"遗腹子",其母星系已被当前宿主星系吞噬

尽管哈勃图像未发现明显合并痕迹,但团队注意到该星系存在双超大质量黑洞共存现象,这为古老星系碰撞说提供了间接支持。目前这个完成猎食的黑洞已重归沉寂,等待下个不幸靠近的天体成为它的"盘中餐"。

开启观测新时代

此类事件在单个星系中平均每数万年才发生一次,但随韦伯望远镜等新一代观测设备启用,天文学家正建立更系统的监测网络。

研究这些宇宙级猎食事件不仅能完善黑洞族群普查,更能通过分析其空间分布,解码星系碰撞融合的历史密码。

此次发现标志着人类对黑洞认知的重要突破。正如参与研究的哈默斯坦所言:"每个被捕获的流浪黑洞,都是重构星系演化史的关键拼图。"随着更多"黑洞食迹"被追踪,宇宙中这些隐形巨兽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步揭开。(每日宇宙探索指南)

0 阅读:13
半烟评科技

半烟评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