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特朗普终于松口了,据报道,当地时间5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某个时刻,我打算降低对华关税”。而面对美方的示弱,中方于5月7日发表声明,决定派遣高层赴瑞士,与美财长贝森特进行关税谈判。
其实众所周知,关税战的本质就是一场高风险博弈。特朗普政府高举“美国优先”的旗帜,以惩罚性关税作为主要对外施压工具,试图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倒逼制造业回流。然而事实证明,这种逆全球化的操作路径,不仅未能提振本土产业,反而深度干扰了全球产业链的运行,对美国国内造成了实实在在的伤害。
从今年初至今,美国经济出现结构性下滑迹象,资本市场震荡,通胀压力不减,普通民众生活成本上升。而随之带来的现象则是,民众对特朗普支持率的持续下降。据相关数据显示,特朗普已创下80年内美国总统百日支持率新低。而这时,特朗普释放“计划降税”的风声,显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其对自身经济政策失灵的补救。
对此中方也给出了回应。我商务部发言人5月7日表示,美方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寻求就关税问题与中方谈判。中方在充分权衡利弊后,同意与美方接触,并强调中方绝不会牺牲原则立场、牺牲国际公平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言下之意就是,谈可以,但如果美方依旧抱有“以谈压谈”的幻想,或试图以谈判为幌子继续其单边主义行径,那么我们中国绝对不会妥协。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轮中美重启谈判,实则是大势所趋。当前,全球供应链仍处于疫情与地缘冲突后的重建之中,多边贸易体系受到极大冲击。作为全球最具体量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关乎两国经济健康,也关乎世界经济复苏的路径与速度。美方若继续执意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只会让国际市场更加动荡,削弱本国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同时也会加剧与盟友之间的裂隙。
事实上,特朗普的高压政策已经让包括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在内的传统盟友感到疲惫,部分国家在内政上已对其贸易战策略表达了反感甚至反制。而中方,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始终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在讲原则的同时,保留合作空间。这种理性克制的战略思维,让中国在这一轮博弈中始终处于相对主动的位置。
在国际社会日益呼吁恢复多边合作的背景下,中方的态度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然而必须指出,谈判本身从来不等于让步。对于中方而言,坐上谈判桌,是一种战略选择,而不是被动响应。在原则底线清晰的前提下,能够谈、敢于谈、善于谈,恰恰体现出中国战略自主的成熟与坚定。
未来的几周内,中美是否能在瑞士达成实质性突破,仍取决于美方是否能够拿出真正的诚意和建设性方案。若特朗普政府依旧抱持以“谈判”包装施压、以“善意”掩盖算计的旧思维,不仅无法赢得中方信任,更可能再次错失解决分歧的宝贵机会。在全球多边主义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若美国一意孤行,坚持单边主义和霸凌手段,中美谈判将难以取得实质进展,最终承担代价的,只能是美国自身在全球供应链、资本市场和民意基础上的持续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