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拍婚纱照。”2020年,一位年轻帅气的消防员,扶着一位八旬老太,来到影楼。没想到,小伙一开口就让店员愣住了。“难不成这位老太是富婆?” 2020年深秋,江西新余的梧桐叶铺满街道,24岁的消防员张佳港扶着85岁的唐才英走进"时光记忆"影楼,老人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着他的消防制服袖口。 接待员小林看着这对相差61岁的"新人",目光停留在了在两人交叠的手上——消防员的手掌布满老茧,老人的手背爬满静脉曲张,却又在秋日的阳光里形成温暖的剪影。 故事始于1996年冬夜,61岁的唐才英在菜市场捡烂菜叶时,听见纸箱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冻得发紫的男婴肚脐上还挂着未脱落的脐带,襁褓里只有一张写着"1996.11.5"的纸条。 这是她收养的第6个弃婴,前5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而她和老伴靠卖菜、捡废品,在12平米的石棉瓦棚里,用米汤和红薯养大了11个孩子——6个收养的,5个亲生的。 张佳港记得童年最深刻的画面:凌晨四点,外婆在煤油灯下分拣菜叶,霜花凝结在塑料布搭的窗户上;中午放学回家,锅里永远有稠稠的南瓜粥,而外婆和外公总说"我们早吃过了";夜里发烧时,外婆用捡废品换来的退烧药片,在他额头敷了整宿的湿毛巾。这些记忆,比棚顶漏下的月光更清晰。 2010年,新余消防支队的官兵第一次走进石棉瓦棚,他们看见14岁的张佳港正在帮外婆给收养的妹妹喂饭,煤油灯把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上,像棵努力生长的小树苗。从那以后,消防队的叔叔们成了常客,送来的不仅是米面油,还有一本本消防知识手册。 "佳港将来想当消防员!"唐才英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18年,张佳港在消防新兵训练营接到外婆的电话:"我在电视上看见你啦,穿制服真精神。" 老人对着手机屏幕抚摸他的照片,仿佛能触到那身笔挺的制服。 此时的唐才英已患白内障,却坚持不让孙子知道,就像22年前她瞒着他,把亲生儿女送来的营养品全倒进他的粥里。 影楼化妆间里,化妆师小敏轻轻为唐才英戴上珍珠头纱,老人摸着雪白的蕾丝边突然哽咽:"1953年结婚时,你外公只用红布给我做了朵花。" 张佳港看着镜子里的外婆,发现她鬓角的白发比上次探亲时又多了,而自己消防服下的肩章,恰好遮住了当年捡废品时留下的烫伤疤痕。 当镜头对准这对特殊的"新人",张佳港忽然想起10岁那年,外婆在废品站摔断了胳膊,却笑着对他说:"没事,外婆还能给你攒学费。" 此刻他轻轻搂住老人颤抖的肩膀,摄影师的快门声中,老人胸前的银镯子发出细碎的响。 这组婚纱照在消防支队的宣传栏里挂了三年,照片下写着:"你的24年,我的一辈子。" 照片洗出来那天,张佳港带着外婆回到石棉瓦棚。 86岁的外公坐在门口的竹椅上,看着照片里老伴穿婚纱的模样,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老太婆,你比当年还好看。" 唐才英轻轻捶他的肩膀,阳光穿过屋顶的缝隙,照在墙上那张"最美家庭"的奖状上——那是政府送给这对老人的礼物,却远不及他们给予世界的温暖珍贵。 当张佳港归队时,唐才英把婚纱照摆在五斗柜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孙子获得的"优秀消防员"奖章。 老人常常对着照片发呆,想起24年前那个冬夜,纸箱里的婴儿如何改变了她的晚年,又如何让她的善举在孙子身上延续——他如今资助的两名困难学生,正像当年的他一样,在爱与希望中成长。 唐才英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就像2016年贵州乡村教师李芳背学生过河、2019年外卖小哥收养流浪老人的故事,都在诉说着超越血缘的大爱。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孤儿被收养,其中60%由隔代亲属抚养,他们用皱纹里的温柔,为弃婴织就温暖的襁褓。 "爱,是一种本能的传承。" 当收养成为跨越血缘的选择,当感恩化作守护他人的力量,平凡的善举便有了穿透时光的温度。 那组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美"的婚纱照,定格的不仅是老人穿婚纱的模样,更是一个家庭用24年书写的生命诗篇——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从来不需要血缘的证明,却能在岁月的长河里,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人民网
五一回老家,中午吃饭的时候,父亲突然说,你婷姐恐怕快不行了,你抽空去她家坐坐,陪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