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卖油郎问:“村里住多少八路?”小孩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七八个!

墨舞风华姿 2025-05-04 23:48:30

1941年,一个卖油郎问:“村里住多少八路?”小孩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七八个!”当晚,200多名日军,夜袭八路军一个团! 1941年,抗日战争打到了最吃紧的时候。冀中平原是华北敌后的心脏地带,八路军在这儿跟日伪军斗得你死我活。南龙岗村不大,位置却不偏,成了八路军17团的临时落脚点。这支部队隶属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团长闵鸿友是个打仗有脑子的人,带着队伍刚在宣村干了一场伏击战,干掉不少敌人。为躲报复,他们悄悄转移到南龙岗休整。村里老百姓也机灵,知道护着八路军,谁也不多嘴。 这事儿的导火索,是个叫老白洋的家伙。这人表面上是卖油的,其实是日军豢养的汉奸,心眼坏得很。他知道小孩嘴直,就跑到村里装模作样问了那句话。小孩随口一说“七八个”,老白洋当真了,屁颠屁颠跑回去报信。日军一听,以为逮着个软柿子,马上凑了200多号人,还拉上170多个伪军,打算夜袭南龙岗,把这“七八个”八路军收拾了。结果,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踩进了一个大坑。 1月3日凌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日伪军偷偷摸到南龙岗村外。他们兵分几路,把村子围了个半圈,还架上重机枪,打算天一亮就动手。这200多人信心满满,以为自己稳赢。可惜,他们算盘打得再响,也没料到八路军早有准备。 天还没亮,一个拾粪的老大爷起了个大早。他扛着粪叉走在田埂上,借着微光瞅见村外有黑影晃动。仔细一看,全是荷枪实弹的敌人。老大爷吓得魂儿都飞了,赶紧跑回村报信。哨兵得了消息,立马报告闵鸿友。闵鸿友一听,脑子转得飞快。300来人夜袭一个村,摆这么大阵仗,却没多少兵力,他琢磨着,敌人八成是情报错了,以为自己这边人少。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闵鸿友当机立断,找来政委吴西一合计,决定将计就计。他安排三营守村口正面硬扛,其他部队分头绕到敌人两侧包抄。战士们行动快得很,借着夜色掩护,悄悄到位。日伪军还蒙在鼓里,以为自己胜券在握。 天刚蒙蒙亮,日伪军憋不住开火了。重机枪突突突地扫,炮弹炸得土墙直冒火星。三营顶在前面,硬是靠土墙和手榴弹扛住敌人一波波冲击。好几个干部和战士倒下了,三营9连指导员中弹牺牲,10连连长被炮弹炸死,战士们咬着牙死守。就在正面打得火热时,两侧的八路军动了。 早上7点半,闵鸿友一声令下,两翼部队从侧后杀出。战士们端着枪从四面八方冲向敌人,日伪军顿时慌了神。前面有三营堵着,后面被包了饺子,他们乱成一团,有的跑,有的干脆投降。战斗打到上午,村外横七竖八躺满了敌人的尸体,枪支弹药丢了一地。 这一仗,17团干得太漂亮,几乎全歼了来犯的敌人。200多日伪军被打死,还抓了7个日军、18个伪军,缴获的武器弹药堆成山。老白洋那点破情报,彻底把日军送上了绝路。八路军这边代价也不小,三营副营长陈国栋和74个战士牺牲,156人挂了彩。 南龙岗这一仗传开后,冀中军区上下都炸了锅,八路军总部还特意表扬了闵鸿友。这场胜利不光保住了村子,还让老百姓更有底气抗战。村民们拿鸡蛋烙饼慰问战士,直夸他们是自己的靠山。这仗证明了,只要脑子活、胆子大,日军再狡猾也得栽跟头。 闵鸿友打完这仗没歇着,继续带着17团在冀中跟敌人周旋,战绩一个接一个。抗战胜利后,他熬成了少将,成了新中国军队里的大人物。他的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抗战史。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