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山东哑巴女子明德英,用乳汁救活了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44年后,时年62岁的庄新民回来报恩:“娘,我回来了!”
夜已深,月光平静地洒向地面,树叶上也镀上一层薄薄的银辉。
远处一所老屋里,昏黄灯光还亮着,屋里坐着一位62岁满头银发,胡子花白的老人家,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张褶皱的纸条,浑浊的眼里却闪烁着璀璨的泪光。
他颤抖着双手,激动地将纸条上的地址拿给对面两个儿子看:“举华,健儿,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这位老人家正是上海厅级干部庄新民,对面是他的两个儿子庄举华和庄健。
44年来,庄新民一直有个“心病”,即使岁月匆匆,时光印痕斑驳,霜雪染白头发,那段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感恩之情与日俱增……
上个世纪40年代,日军肆意掠夺,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每天都心惊胆颤,没有一晚能安稳入睡,这让本来就苦交加的日子愈加苦不堪言。
1941年冬天,日本侵略军将目标对准山东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沂南县马牧池村,以包围的方式开展拉网合围,但因我军当时火力有限,只能采取突围转移。
当时,庄新民年仅13岁,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的一名卫生员,在转移过程没能躲过日寇的袭击,最终身负重伤,与部队失联。
庄新民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不停地躲藏,无奈山区环境恶劣,失血过多晕倒在草丛里。
刚好当地村民李开田经过,根据庄新民的穿着判断他是八路军,立马将他背回家。
此时家里的明德英正在哄孩子睡觉,看到丈夫背了一个人回来,赶紧放下孩子跑出去。
明德英因为小时候生病,治疗不及时导致语言系统受损,无法正常说话,此时只能焦急地比划着,询问发生什么事。
不等李开田回答,就听到外面远远有一群人过来,夫妻俩突然反应过来,是日本兵来了!明德英立马指了指厨房里的灶台,李开田扛着他躲进了进去。
不多时,日军果然过来搜查,伴随着急促的敲门声,明德英努力平复心情,开门后日军一顿搜刮,询问有没有见到八路军,明德英咿咿呀呀指了指自己的嘴,然后又指了下村外西北方向,成功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才躲过一劫。
日军走后,明德英连忙跑去灶台,和李开田合力将庄新民抱到床上。
看着庄新民浑身的伤,小脸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又体力不支而显得苍白,凹陷,夫妻俩也陷入了无奈。
毕竟这里穷乡僻野,哪里去找医生,家里又没什么可以喂养,最后合计着去山上采点草药和野果,试试运气。
李开田拿起篮子和锄刀就往山上走,明德英则照顾着这位小战士和孩子。
突然孩子饿了,哇哇大哭,明德英一边抱着孩子喂奶一边观察小战士的情况,突然明德英灵机一动,也许可以用母乳来救人。
因为李开田每天都会去采摘草药,庄新民的伤口也渐渐痊愈,而明德英每天都喂他乳汁,庄新民的身体慢慢恢复,人也精神了不少。
彻底养好身体之后,庄新民决定寻找部队。
临别的那一天,明德英将缝补好的军服给庄新民,最后紧紧握住庄新民的手,眼里满是泪光,好似有千言万语,最后也只化作一个拥抱,但是庄新民知道,明德英想让他“好好的”。
出发前,庄新民久久地看着这一对夫妇,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头:“你们是我的再生父母,等到胜利之时,我一定回来报答孝敬二老!”说完庄新民咬咬牙转身离开,只剩下两位紧紧相拥,泪流满面的夫妇,看着孤独瘦弱却又勇敢坚强的背影,泣不成声。
昏淡的房间里,庄举华和庄健看着睡着的父亲,内心感慨万千,人间至善至纯的情谊莫过于此。
44年来,这份情感一直支撑着父亲,为人民幸福而战,父亲也希望明德英夫妇俩能等到、看到这一天。
次日,庄新民带着家人来到这陌生又熟悉的地方,他缓缓走进院子,院中有一位老人正在剥玉米粒,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深陷的眼睛,脸上的皱纹如沟壑一般,向我们诉说岁月的无情。
老人仿佛察觉到目光,她看了过来,仔细地端详着。
“娘,我回来了,是我啊!庄新民。”庄新民激动地说。
回忆渐渐清明,老人家浑浊的眼睛慢慢变得清澈,那个时代,那个场景,那个声音仿佛穿越了时光,老人掉下了两行泪,俩人紧紧相拥,庆幸我们都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