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切尔诺贝利三勇士,进入核泄漏淹水区关闭阀门,被告知是一场有去无回的行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5-03 10:36:51

1986年,切尔诺贝利三勇士,进入核泄漏淹水区关闭阀门,被告知是一场有去无回的行动!他们在临行前,拍下了这张照片,三人目光坚毅,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为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将决定数百万人的命运……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苏联的能源支柱,拥有四座反应堆,为乌克兰及周边地区供电。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4号反应堆在一次安全测试中失控。设计缺陷加上操作失误,导致反应堆爆炸,顶盖被掀飞,大量放射性物质喷向天空。火势迅速蔓延,放射性尘埃污染了数十公里的土地和河流。当地居民猝不及防,115,000人被迫紧急撤离,许多人从此失去家园。 事故后的情况雪上加霜。第十天,专家发现核电站地下室的蒸汽抑制池积聚了约20,000吨高放射性水。这些水来自消防和冷却系统,若不及时排干,熔化的反应堆堆芯可能引发蒸汽爆炸。据核物理学家估算,这场爆炸威力可达3-5兆吨,足以让欧洲大片地区数百年无人能住,数百万人生死攸关。 任务落在了三位工作人员肩上: 阿列克谢·阿纳年科,1959年10月13日出生,27岁,机械工程师,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工程学院,熟悉核电站内部结构。 瓦列里·别斯帕洛夫,1957年9月21日出生,29岁,高级工程师,技术过硬。 鲍里斯·巴拉诺夫,1940年11月11日出生,46岁,轮班主管,经验丰富。 他们被选中,因为他们对核电站了如指掌,尤其是阿纳年科对地下室布局非常熟悉。 这个任务几乎是自杀式的。地下室被高放射性水淹没,辐射水平高得吓人,进去的人很可能回不来。通道里满是管道和废墟,水深及膝,环境恶劣到极点。时间紧迫,每拖一分钟,爆炸的风险就增加一分。他们穿上潜水服,戴上呼吸器,带上剂量计和扳手,准备面对未知。临行前,三人在核电站外拍了张照片,目光坚毅,像是在跟命运宣战。 1986年5月6日,三人进入地下室。水面浑浊,辐射仪读数飙升,他们靠手电筒摸索前进。阿纳年科凭记忆找到通往阀门的管道,三人沿着管道搜索,终于发现两个关键阀门。阀门生锈卡死,阿纳年科跪在水里用力拧动,成功打开。水流排出,危机解除。他们迅速撤回地面,防护服沾满污渍。虽然暴露在高辐射下,但他们及时完成任务,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切尔诺贝利事故动员了60多万人参与抢险,包括消防员、工程师和志愿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灭火、清理废料,很多人因辐射患病甚至去世。事故直接导致31人死亡,11.5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污染,30公里禁区至今无人居住。 三位勇士奇迹般存活。阿纳年科和别斯帕洛夫继续在核安全领域工作,阿纳年科累积辐射导致腿部出现黑斑,但活了下来,2019年获乌克兰英雄称号。别斯帕洛夫也健在,居住在基辅。巴拉诺夫工作至2000年,2005年因心脏病去世,2019年被追授英雄称号。 事故改变了全球核安全观念,推动了法规改革。苏联1986年建石棺覆盖反应堆,2016年完成新安全壳。禁区如今是研究和旅游热点。三位勇士的事迹因HBO剧集《切尔诺贝利》广为人知,他们的勇气成了人类精神的象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无畏战士闯龙潭

无畏战士闯龙潭

爱我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