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闲逛,看到一卖卷烟的妇女,大吃一惊,连夜就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毛主席看完后,便沉思片刻:"有志气,给她安排份工作!" 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出生,是溥仪的三妹妹,生在紫禁城里,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那时候,清朝虽亡,皇室还有优待,每月四十两银子够普通人家过好几年。她小时候连剪指甲都有人伺候,生活奢华得让人咋舌。教育上,她学过诗书礼仪,也受过溥仪英文老师庄士敦的影响,学了点英语,还得了个英文名叫“Lily”。这种中西结合的教育让她脑子活络,适应能力挺强。 1924年,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韫颖才11岁,跟家人去了天津。天津日子还算自由,她学日语、打网球,脑子聪明,学啥都快。1932年,19岁的她嫁给了婉容的弟弟润麒。这门婚事是溥仪撮合的,两人感情不错。可结婚没多久,润麒被派到日本学军事,她跟着去了。那几年在日本,日子不好过,表面是留学,其实跟软禁差不多,处处受限。1933年,她好不容易回东北跟润麒团聚,可好景不长。 1945年,伪满洲国垮台,韫颖和润麒失散了。她带着孩子和婆婆逃到北京,从此皇室身份成了过去。她得自己洗衣做饭,还得摆摊养家。生活一下砸下来,小儿子车祸受伤,她四处借钱治病;女儿身体弱,她熬夜缝补攒药费;自己累得胃病缠身。1951年,父亲去世,婆婆也没了,她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外面对皇室后裔指指点点,她从不吭声,就默默撑着。 1955年冬天,章士钊在北京东城区菜市场溜达,撞上了卖卷烟的韫颖。她穿着朴素,手却收拾得挺干净,摊子虽小也摆得整齐。章士钊跟她聊了几句,越聊越觉得不对劲,这妇女谈吐不一般。他试着问了问,发现她真是溥仪的三妹妹。韫颖简单说了自己的经历,从皇室贵女到街头小贩,全靠自己咬牙扛着。章士钊听完心里一震,当晚就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把她的情况写得清清楚楚,还夸她有骨气。 毛主席看了信,觉得这女人不简单,说她“有志气”,让周总理给她安排个活儿干。不久,韫颖就当上了东城区政协委员。这份工作不算啥大事,但对她来说,日子总算好过点了。她靠着自己的本事站稳了脚跟,也算在新社会里找到了位置。 1957年,润麒回来了,两人分开12年后终于团聚。周总理也给润麒安排了工作,先在玻璃厂干,后来因为他会多国语言,调到了翻译社。夫妻俩挺知足,觉得日子有盼头了。他们不想闲着,润麒会针灸,就在家开了个免费诊所,帮穷人看病。韫颖在一边搭把手,记病历、备药,两人配合得挺默契。诊所慢慢有了名气,有人治好了老毛病,逢人就夸他们心善。 1960年除夕,周总理还请韫颖一家去她七叔载涛家吃饭。总理问他们过得咋样,还鼓励他们多干点好事。韫颖和润麒听了挺感动,回来后更用心经营诊所。靠着那点微薄收入,他们一直坚持服务街坊邻里,得了不少尊重。1992年,韫颖去世。她这一辈子,从紫禁城到菜市场,再到普通老百姓,啥苦都吃过,可从没低过头。 说到她跟溥仪的关系,韫颖小时候靠着他,溥仪也挺疼这个妹妹。后来溥仪去了伪满洲国,两人路越走越远。韫颖没跟他掺和那些事,战后她也没靠着溥仪的名头讨生活,全凭自己熬过来。章士钊发现她那会儿,溥仪已经改造了,两人境遇差得十万八千里。她没抱怨,也没指望谁拉一把,就这么硬生生挺住了。 毛主席批的那句“有志气”,真不是随便说的。韫颖这人,没啥大理想,也不张扬,可她能从那么高的位置摔下来,还站得稳当,确实有股劲儿。新中国对她这种人的关怀,也挺接地气,不是啥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实实在在帮她一把。她后来的日子,也算对得起这份认可。
1956年,毛主席在怀仁堂看戏,突然停下来问周恩来一句:“恩来,刘嫂子在哪?”在
【12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