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大哥,你们再帮帮我。”2017年,斯里兰卡无力偿还拖欠中国的巨额债务,无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4-30 14:09:03

“中国老大哥,你们再帮帮我。”2017年,斯里兰卡无力偿还拖欠中国的巨额债务,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将汉班托塔港抵押给中国99年,但没想到,这个消息传出之后,竟然引来了印度和美国的不满。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后续又是怎么发展的? 2018年,汉班托塔港迎来了惊人的转变。这座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的深水港,货物吞吐量达到了49.6万吨,是上一年的整整四倍。更让人瞩目的是,港口的年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人民币,实现了从连年亏损到盈利的华丽转身。这一切,离不开中国接管后带来的系统化运营和全新管理。 然而,就在一年前,这座港口还是斯里兰卡政府心头的一块"烫手山芋"。 在2007年,当时的斯里兰卡正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作为一个依靠农业和旅游业支撑经济的岛国,工业基础薄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10月,在中国的支持下,汉班托塔港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达15亿美元。中方为此提供了大量援助,希望将这座港口打造成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的重要枢纽。 经过五年的建设,2012年,这座现代化深水港终于竣工并投入使用。水深约17米的港区能够停靠各类大型船舶,60多平方公里的配套工业园区更是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种种优势之下,汉班托塔港被寄予厚望,被誉为"东方的十字路口"。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从2012年到2016年的四年间,汉班托塔港不仅没有带来预期中的经济效益,反而深陷亏损泥潭,累计亏损高达3亿美元。原因在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周边产业链发展滞后,无法充分发挥港口优势。 与此同时,斯里兰卡的整体经济也陷入困境。旅游业受到新冠疫情的重创,俄乌冲突又推高了物价,国家的外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斯里兰卡的外债总额高达510亿美元,其中欠中国的债务约55亿美元。 面对日益沉重的债务负担和连年亏损的港口,斯里兰卡政府在2017年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7月,双方签署协议,斯方将港口70%的股权转让给中方,租期99年,中方为此支付了11.2亿美元。同年12月9日,港口正式移交中方管理。 这一决定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印度对中国在其"后院"影响力扩大表示不满,西方媒体也借机炒作"债务陷阱"论调。面对外界质疑,斯里兰卡官方多次澄清,强调这纯粹是一桩商业行为,不涉及军事用途,自己的主权丝毫未受影响。 中国接手汉班托塔港后,这座曾经亏损连连的深水良港迎来了华丽转身。在中方引入系统化运营模式和先进管理理念后,港口效率显著提升,周边工业园区也开始蓬勃发展。2024年,港口的进出口业务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预计年底有望达到50%的增幅。这一增长不仅为中国投资带来可观回报,也成为斯里兰卡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看着昔日亏损的"累赘"在中国人手中大放异彩,斯里兰卡政府也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2019年,新上任的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一上台,就试图收回港口控制权。这一突然变卦的背后,少不了印度的影子。作为南亚次大陆的"老大哥",印度对中国在其传统势力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感到不安,因此暗中支持斯里兰卡收回港口。 面对斯方的突然"变脸",中国展现出了强硬立场。要么继续履行协议,要么赔偿100亿美元的违约金。这一回应让斯里兰卡政府措手不及,这笔巨额违约金远超他们的承受能力。权衡利弊之后,斯里兰卡政府最终放弃了收回港口的计划。 与此同时,斯里兰卡的债务问题并未缓解。到2024年,其对中国的欠款已经增至88亿美元,占其外债总额的一半以上。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债务危机,斯里兰卡不得不寻求国际社会的帮助。2023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下,中国、法国、日本等国同意减免斯里兰卡30%的债务,为这个岛国提供了喘息机会。 回顾中斯两国的交往历史,其实源远流长。晋朝时,一位高僧远渡重洋在斯里兰卡游学,留下了《佛国记》;明朝郑和的船队也多次造访这个岛国。新中国成立后,两国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从帮助平息内乱,到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再到海啸后的重建资金,中国始终站在斯里兰卡身边。 这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友好关系,成为两国度过难关的重要基础。尽管汉班托塔港的租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甚至被一些西方媒体污蔑为"债务陷阱",但实际上,这一合作为斯里兰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如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环,汉班托塔港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光明。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这座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的战略枢纽,有望成为亚非欧贸易往来的重要节点。对中国而言,在确保港口持续盈利的同时,更要为斯里兰卡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巩固中斯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

0 阅读:370

猜你喜欢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