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沈从文把手指插进电插头寻短见,结果被儿子一脚踹开幸免于难!2个月后,他又想不开,喝下大盏煤油,妻子张兆和发现时,他只剩一口气在,最后救活了吗? 结果大家自然都知道,因为沈从文先生直到1988年才去世。这次冲动之举并没有直接威胁到他的生命,但是,这样一个文学大家,究竟为什么会想不开呢? 事情起源于一次“文人相轻”的冲突,只是这“轻”是单方面针对沈从文的,而提出针对方正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郭沫若。 那时是1949年,沈从文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针对自己的文学评论,作者是郭沫若。由于对方过去曾对自己的成就做出肯定,因此沈从文最初怀着一颗求教的心去阅读。 哪知道文章的用辞竟极尽尖锐刻薄,几乎将沈从文的作品贬得一文不值。 郭沫若认为沈从文的文章空洞无味、缺少内涵与深度,顶多算是“无病呻吟”的“桃色文学”,这对于一位在作品上呕心沥血的文人来说,几乎是遭到了残忍的践踏和玷污。 若是一般人写的也就罢了,偏偏作者还是同样有社会影响力的郭沫若。顷刻间,这篇评价在当时的中国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或许是为了趋炎附势,或许原本就对沈从文有偏见,许多人都紧随郭沫若之后,对沈从文发起了批判。 一时间,沈从文从一个优秀的文学家转眼降格成了人人喊打的“文学蛀虫”,这对他的尊严、他敏感的内心都是沉重的打击。加上妻子因对他失望而离开,沈从文的精神状况在当时跌入了谷底。 他绝望地产生了悲观的念想,竟想用触电结束自己的人生,幸好儿子及时发现,一脚将父亲踹开,这才成功阻止了悲剧。 然而一时的冲动或许可以被拦截,但长久的绝望却是难以应对的,沈从文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尝试了各种各样极端的方法企图脱离苦海,最严重的一次,他几乎奄奄一息,幸亏意外赶来的堂弟及时将他送到医院,才救回他的性命。 出院之后,沈从文的亲友一致认为,如果将其放任不管,终有一天会迎来悲剧。于是在和沈从文商议之后,大家将他送到精神病院接受了治疗。经过这段艰辛的时光和周围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肯定,沈从文终于振作了起来。 到了年底,他又能重新提笔写作了。 如此曲折的人生经历,或许正是沈从文作品观感真实、情节丰富的原因之一。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只要能坦然面对,它便能成为你日后生长的养分,只要你能踏过重重挫折,就能迎来光明的未来与新生。
蒋介石不敢动李宗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要说李宗仁这人,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政治和
【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