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徐峥筹拍《我不是药神》,找杨幂饰演女主刘思慧,可杨幂却说:“200万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4-30 12:33:01

2017年,徐峥筹拍《我不是药神》,找杨幂饰演女主刘思慧,可杨幂却说:“200万,还跳钢管舞,没那闲工夫!”徐峥转身找到另外一个女歌星,被拒:“只出演10亿票房以上的电影,我不拍!” 2017年徐峥筹备电影《我不是药神》时,在选角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波折。 这部聚焦白血病群体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需要演员既能展现小人物的真实感又具备市场号召力。 其中"钢管舞女郎刘思慧"这个角色,既要呈现舞台上的性感又要演绎作为母亲的坚韧,成为选角过程中的难点。 当时徐峥团队首先考虑的是杨幂,这位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作品走红的女演员,在娱乐圈素有"腿精"之称,外形条件完全符合角色设定。 但根据《中国电影报道》披露的信息,杨幂方面在收到剧本后,考虑到200万片酬与需要表演钢管舞戏份的投入产出比,最终婉拒了邀约。 此时正值杨幂主演的《逆时营救》上映期间,演员团队更倾向于维持现有商业形象。 选角陷入僵局之际,某位以歌手身份跨界影视的女艺人进入备选名单。 这位曾参演多部都市爱情片的演员,其团队提出"只接10亿票房保底项目"的合作条件。 这个要求让剧组陷入两难——电影尚未开拍,票房预期难以预估,且现实主义题材本身存在市场风险。 根据《新京报》2018年对文牧野导演的专访,这个插曲反而坚定了主创团队"以演技为先"的选角原则。 转机出现在徐峥与王宝强的日常交流中,这位合作过"囧系列"的老搭档推荐了谭卓,理由是她在《Hello!树先生》中成功塑造过边缘人物。 这个建议让剧组重新梳理了选角思路:比起流量明星,更需要能沉下心钻研角色的实力派演员。 谭卓接到邀约时正在筹备话剧演出,得知需要表演钢管舞后,当即联系专业舞蹈教练开始封闭训练。 根据《南方人物周刊》对谭卓的专访记录,零基础的她每天进行8小时高强度训练,导致膝盖软组织损伤和全身多处淤青。 剧组原本计划用替身完成高难度动作,但谭卓坚持亲自上阵。 这段不足20秒的钢管舞镜头,最终拍摄了三天才达到理想效果。 这种敬业精神与角色设定产生奇妙共鸣,将单亲母亲为救女儿豁出一切的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筹备期间还发生过选角理念的转变,最初剧组计划邀请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参演,但随着对剧本内核的深入理解,主创团队意识到必须选择真正契合角色的演员。 王传君为塑造白血病人吕受益减重20斤,每天在医院观察患者神态;章宇为表现黄毛的野性特质,三个月不剪头发并在城中村体验生活。 这种集体性的沉浸式创作,奠定了影片真实感的基调。 影片上映后,刘思慧在夜场后台哺乳的镜头成为热议焦点。 这个细节来源于编剧韩家女的实地采风——她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特殊行业女性都有类似的辛酸经历。 谭卓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透露,为准确表现母亲身份,她专门去白血病儿童病房观察家长的神态动作,甚至学习怎么快速冲泡奶粉。 这种细节打磨使得角色摆脱了"性感舞女"的刻板印象,呈现出底层女性的立体形象。 电影市场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反馈超出预期,根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我不是药神》最终收获31亿票房,豆瓣评分稳定在9.0分。 这个成绩单不仅印证了选角策略的成功,更反映出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求。 谭卓凭借该片获得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提名,其塑造的"高贵妃""阿玉"等后续角色也延续了这种细腻的表演风格。 选角过程中的曲折折射出中国电影行业的深层变革,流量红利消退后,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演员与作品的匹配度。 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在《当代电影》刊文指出,《我不是药神》的选角案例证明,合适的演员能激活角色的生命力,这种选择比单纯追逐明星效应更具可持续性。 这种创作理念的转变,为后来《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现实题材影片提供了重要参考。 从商业考量到艺术追求的转型过程中,每个参与者的选择都影响着作品的最终形态。 杨幂的婉拒客观上为新人提供了机会,谭卓的坚持则诠释了演员的自我修养。 当徐峥在路演活动中被问及选角经验时,他总结道:"好角色就像拼图,找到严丝合缝的那块才能呈现完整画面。"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电影创作中选角艺术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谭卓 百科百度 《我不是药神》 幕后故事

0 阅读:2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