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死后,无论你看到什么,都不要声张。”1982年,河北一农村妇女在临死前,对儿子这样说道,因为她很清楚,死后许多事都将不受控制,必须在生前安排完毕。她的儿子听后十分疑惑,不料几年后发现了母亲藏了许多年的秘密。
朱海清家中世代为农,他家境普通,甚可以说是平凡,他的父母也都很平凡。他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只是听妈妈说父亲在他还未出世的时候便死了,除此之外,他不知道任何关于父亲的消息。
就这样平凡的度过了大半辈子后,他的母亲,在1982年时身体状况迅速恶化,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了。在临走前,朱海清夫妇爬在母亲的床头痛哭流泪的时候,听见母亲用极其微弱的气息嘱托他们在她死后一定不要再过问她生前的任何事情,就连她的所有遗物也要全都一股脑地烧给她,尤其是房梁上的那个小木头盒子。
因为声音过于微弱,朱海清夫妇并没有听清楚母亲说了些什么,只大约听出来小木头盒子,并未听清盒子的位置。那个时候农村地区都流行土葬,这夫妇俩在家里翻箱倒柜的找都没找到母亲说的小木头盒子,最终只能无奈的将她的其他遗物随着她的尸体埋葬在了棺椁之中。
一段时间以后,朱海清的妻子在家中打扫卫生时,无意间在房梁上发现了那个小木头盒子,她非常高兴赶紧叫来了朱海清,二人一合计,觉得这绝对就是母亲临走前说的那个小盒子。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叫母亲甚至在弥留之际都还念念不忘。那么母亲的身上又藏着什么秘密呢?朱海清从小到大从未听母亲讲过她以前的事情,更没有听过任何关于父亲的事情,现在母亲已经离开了,竟还叫他不要再打听任何与她有关的事情。
在好奇心驱使下,朱海清和她的妻子打开了母亲留下来的盒子,只见盒子中既没有奇珍异宝,也没有机密文件,只有几张泛黄的收据,具体的字已经看不清,只能隐约辨认出“7000斤粮食”和一个叫“李运昌”的人的签字。
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7000斤粮食!这放在母亲那个年代,可不是普通家庭能拿出来的,莫非他们祖上竟是富贵人家?这李运昌跟他们家借了7000斤的粮食?
这团团迷雾给朱海清夫妇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现在年代久远,他们根本无从探查,只能把好奇心憋到肚子里。而这个盒子,是母亲留下的唯一的遗物了,朱海清舍不得烧,便一直将其留在了家里。
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朱海清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地里除草打药,突然村长着急忙慌的找来,跟他说村里来了个大领导,指名道姓要找朱海清。朱海清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家境普通,没什么富贵亲戚,他平时也很老实本分,不会出去惹是生非,这大领导来找他干嘛呢?
带着满腔疑惑,朱海清跟着村长去见了大领导,他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据说是当年打日本鬼子的八路军英雄。老领导见到朱海清后紧紧的握住了他的手,脸上瞬间老泪纵横数,嘴里喃喃念到,像啊,真像啊。
朱海清有种预感,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秘密就要就此被揭开了。这位大领导的名字就是李运昌,他就是母亲借条上的那个人。原来他的父亲是一位地下党员,身上背负着许多的党的机密,他给自己伪装了无数层身份,常年奔走在险境当中。后来他所做的工作被朱海清的母亲发现,她不仅没有责怪他瞒着自己,反而也向组织提出申请,和丈夫一起隐姓埋名做地下工作。
不幸的是,朱海清的父亲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慎牺牲了,他的母亲当时已身怀六甲,又在敌人的追击下和队伍走散,只能只身逃往乡下老家,在乡亲们的掩护下,躲进一座山洞中生下了朱海清。
后来她便留在了村子中,四处打探着组织的消息。几个月后,朱海清父亲的战友受了重伤,被朱海清的母亲所救,她得知八路军此时粮草紧缺情况危急后,立刻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换作了粮食送到了八路军的队伍中,还组织乡亲们有余粮的将余粮拿出,送给八路军。但八路军怎么可能收乡亲们的粮食,他们的原则是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为了让他们收下,朱海清的母亲便叫李运昌打了一个欠条,说等着队伍情况好转了之后,她去队伍里要。
朱海清的母亲之所以到现在为止还严格守着她和丈夫的秘密,是因为担心他们曾经背负的秘密遭到小人惦记,而让朱海清烧掉那些欠条,是因为她压根就没想着要八路军还,只想将它作为永远伴随自己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