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钱学森之问”!最近很多人都喜欢讲“钱学森”,还有人喜欢提“钱学森之问”。

庚黑星君 2025-04-29 11:21:39

还原“钱学森之问”!

最近很多人都喜欢讲“钱学森”,还有人喜欢提“钱学森之问”。

今天我们再次科普一下真正的“钱学森之问”。

钱老问的是:“为什么今天(90年代)没有60年代那么多创新”……钱老给出的结论是——“我们太迷信洋人了”!

原文信件如下:“王寿云同志、于泽元同志、戴汝为同志、汪成为同志、钱学敏同志、涂元秀同志:

元旦刚过,我就给诸位写这封信,这是因为我读了《中国科学报》去年12月26日4版上几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1周年的“毛泽东于科学”研讨会的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毛主席要我们创新,我们做到了吗?回想在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人员是按毛主席教导办的:

1. 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基本粒子的“层子”理论,它先于国外的“夸克”理论。

2. 我国率先人工合成胰岛素。

3. 我国成功地实现氢弹引爆的独特技术。

4. 我国成功地解决了大推力液体燃料氧化剂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问题。

5. 其它。 但是今天呢?我国科学技术人员有重要创新吗?诸位比我知道得更多。我认为我们太迷信洋人了,胆子太小了! 我们这个小集体,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 奉上所说文章复制件,请阅并思考。”

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钱老确实在美国留学过,但他从未迷信过西方,因为他智力过于超群、能力过于强大,实际上他同时也是美国火箭科学、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是以科学的精神看到西方科学的,从来没有盲目崇拜过任何西方文化和制度。他一向认为——“工程和科学都是人干出来的”,“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钱老当年离开美国时,对美国没有任何留恋,他的美国同事问他“你回那么落后的中国干什么?你没有用武之地,你回去种苹果吗”?钱老的回答是——“如果祖国需要我种苹果,我也可以种苹果”。

如果一定要说钱老有崇拜的人,他和那一代科学家一样,都崇拜教员,他说,和教员的每一次见面“每一次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钱老曾回忆说,他第一次见到教员时,教员说得最多的就是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希望他多多培养年轻人。

……他后来也是按照教员的指示去做的,没有体系,那就搭个体系,没有设备、仪器,那就造出他们,简陋归简陋,能用就行;没有科学家、工程师、产业工人,那就自己教出一批年轻人,从零基础开始培养中国的科研人才,甚至从最基础的微积分、力学开始讲,让我们的第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跨越式进步”。

1956年,钱老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后来,他就是中国“导弹之父”,“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在中国,就是一整支火箭军、整个航天体系、整个东风家族、整个长征系列、超高音速武器、高超音速风洞、导弹防御系统的根基.......他是一切有关“战略威慑”和“星辰大海”的基石。

钱老和教员,在心意上是相通的。

钱老在1988年讲过:“曾经一段时间有那么一些误解,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花那么多钱,没有用来发展生产。这还不是个别人的意见。老人家明确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

钱老从来反对做“真空中的科学家”,他当年发现我国科学与工业缺乏联系,各研究机构内部太分散、各干各的,对科学院某些研究所的工作不太满意,觉得“有些工作应该由产业部门来抓,不应该是科学院来管”(这个判断放在现在,依然是非常准确的,现在很多高校的研究,实际上已经落后于中国的前沿产业发展了,很多高校教授,还不如企业一线工程师更懂科技)。

钱老一生,兴趣广泛,能力出众,从导弹、火箭、航天、航空、到工程、力学、系统科学无所不通,属于“六边形战士”、战略科学家……他从来都没有被时代和西方的一时领先限制住眼光和思维,而是善于打破常规、另起炉灶。

在科学名词的翻译上,钱老反对对西方词汇的生吞活剥式直译,而是要在科技翻译中兼顾科学性和美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超声速 、超级空气动力学 、技术科学 、工程控制论 、自动控制 、制导 、导弹、物理力学 、激光  、航天  、航天员  、遥感   、系统学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大成智慧工程 、总体设计部 、天军、灵境”……这些我们耳熟能详、一听就懂的科技名词,都来自于他的翻译和创造!今天西方已经陷入了英文这个无限缝合的“屎山代码”中,而我们却能够用简简单单的熟悉汉字组合来帮普通人打开科学之门。

1992年,钱学森给中央写信,建议咱们的汽车工业应该跳过燃油车,跳过西方专利壁垒重重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直接搞新能源电车,因为我们在电池电机领域落后得并不多,有弯道超车甚至是重开赛道的机会。

1993年,钱学森又再次提出,“民用汽车一定要电气化,用蓄电池。而在‘863’中我们已突破氢化物,镍电极电池,已在开发中。那为什么不立即下决心搞电动汽车,跳过汽油车这一阶段?”

历史已经证明,他的预判完全正确。

钱老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真讲科学,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洋人,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所谓的“世界主流”,以“我”为主!

0 阅读:27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