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6岁的王世瑛再次怀孕。此前,她已经生过4个孩子,丈夫都不在身边。这一次,朋友叮嘱她:“高龄产子,不要逞强,一定要让他陪着。”可一直到王世瑛难产去世,她的丈夫都没出现过。 王世瑛,是张幼仪的二嫂。她出生于1899年,比张幼仪大1岁。
那个年代,女子通常早早嫁人,就像张幼仪嫁给徐志摩时,只有15岁。
王世瑛却是个例外,她很幸运,在家人的支持下一直读书。
直到24岁那年,她遇见了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时,仍待嫁闺中。
他们第一次相遇,是在1923年,泰戈尔访华的招待会上。
彼时的王世瑛,容颜清秀,身姿款款,谈吐不凡,让张君劢一见钟情。
在遇见王世瑛之前,张君劢几乎不相信爱情,即使他已经娶妻17年。
并非张君劢婚内移情别恋,而是他对原配发妻,根本谈不上任何“情”。 1906年,张君劢在长辈的安排下,娶了沈氏为妻。
那时他只有18岁,翅膀还太过稚嫩,抵抗不了威严的父母之命。
他娶了沈氏,却对她没有丝毫感情,婚后不到一个月就到国外留学去了。
往后的17年里,夫妻俩聚少离多,未曾生下一儿半女。
因此有人猜测,张君劢和沈氏之间,空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
不管真相如何,张君劢始终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在婚姻存续期间,他从不跟其他女子纠缠不清。
如果不是遇见了王世瑛,也许张君劢会跟沈氏做一辈子无爱无情的夫妻,那样对谁都是一种悲哀。
好在,王世瑛出现了,他心动了,同时不敢轻举妄动。
他深知,如果不处理好,会把两个女子都伤害了。前妹夫徐志摩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当初,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竟不顾张幼仪身怀六甲,胁迫她签下离婚协议。
结果婚离了,张幼仪眼泪流干,林徽因不辞而别,徐志摩则落了个千古骂名。
张君劢是君子,他不会像徐志摩那样负心薄情。
他当面向沈氏说明了情况,并承诺:“条件你可以随便提,我尽力做到。” 沈氏是个善良柔和的女子,她没有哭闹为难,连条件也没提,平和地签下离婚书。
张君劢心生感动,给了沈氏一大笔赡养费,保她后半生衣食无忧。 张君劢一边妥当安置前妻,一边对王世瑛发动情书攻势:“世瑛,世瑛,我所思所书,得与君一一讲习讨论,我之幸运为何如哉!”
面对张君劢的热烈追求,王世瑛却犹豫了。她给好友冰心写信,希望得到对方的建议。
冰心后来回忆说:“我和君劢先生素不相识,而他的哲学和政治的文章,是早已读过,世瑛既然问到我,这就表示她和她的家庭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了,我即刻在床上回了一封信,竭力促成这件事。”
在冰心以及一众亲友的支持下,王世瑛答应了张君劢的求婚。 1925年,39岁的张君劢,如愿娶了26岁的王世瑛为妻。 婚后,王世瑛除了操持家务,也充当丈夫的学术研究小助手。夫唱妇随的日子过得很甜蜜。
只不过,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尤其像张君劢这样的“政”客,生活需要承受更多风雨。
1929年,端午节前一天,张君劢在回家途中,突然遭遇了绑架!
当时他正在路上走着,突然冲出几个彪形大汉,把他装进汽车扬长而去。
绑匪给张君劢家中打电话,要张家拿出巨款赎人,否则会先割下张君劢的耳朵。
张家人着急忙慌地筹钱,准备给绑匪送去,却被王世瑛阻止了。
王世瑛冷静分析,判断丈夫是因为在报纸上发表激烈言论,才会被绑。那么对方就不是图财,而是有政治目的。
于是,她一边试图稳住绑匪:“倘我素有积蓄,不与君等共之者,则我一家三儿定遭天殃,自绝人世。”
另一边,她四处奔忙,找了杜月笙、章太炎等人帮忙疏通。十天后,张君劢被释放,却也落下了终身残疾——。
当初遭遇绑架时,他的腿被车门强烈撞击,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终身将行走不便。 抗战中期,张君劢又因为推动宪政运动,被软禁2年。雪上加霜的是,他第5个孩子在这期间夭折了。
张君劢事业心重,几乎把所有时间用在政治与学术上,也因此少了对家庭的照顾。
王世瑛为他生了5个孩子,每一次生产,他都因为公务繁忙没能陪在妻子身边。
可王世瑛从不抱怨,冰心说她“以永恒的天真和诚恳,温柔和坦白来与她的环境周旋。” 1945年,46岁的王世瑛再次怀孕。
临近分娩时,朋友叮嘱她:“高龄产子不要逞强,一定要让他陪着,万一有闪失也能有个照应。” 然而,王世瑛不愿意让丈夫为难,也就没有坚持让他陪着自己。 生产那天,王世瑛在重庆,而张君劢在美国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 “等他回来,看见可爱的宝宝,一定会很高兴。”王世瑛满怀期待地进了产房。
遗憾的是,她因为难产,永远离开了人世。
张君劢得到噩耗时,哭得肝肠寸断。他为她写了一副挽联:“廿年来艰难与共,辛苦备尝,何图一别永诀!”
都说负心多是读书人,张君劢却是个例外。 往后余生,怀着对王世瑛的不尽思念,张君劢没有再娶,独自活到鸡皮鹤发。
所谓人间真情,莫过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