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刘峙设宴款待到郑州视察的陈诚,宴席间,陈诚拿出蒋介石签发的撤职手令,刘峙吓得面如土色。 刘峙这人,1892年出生在江西吉安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家里穷,爹死得早,跟着妈改嫁到了湖南泸溪。靠着点运气和努力,他1913年考上了保定军校,毕业后混进了军队。1924年,他投奔黄埔军校,搭上了蒋介石这条线,算是找对了靠山。北伐那会儿,他打仗挺猛,立了不少功,人称“五虎将”之一,风光得很。1935年,他升到二级陆军上将,还当上了河南省政府主席,那时候谁不说他前途无量啊。 可抗战一打响,刘峙的毛病就露出来了。1937年平汉路战役,他指挥得一塌糊涂,部队稀里哗啦全散了,别人都笑他“长腿将军”——打不过就跑呗。到了1946年初,他被派到郑州当绥靖公署主任,本来想着能翻身,结果还是老样子,连战连败。尤其是定陶战役,彻底把蒋介石惹毛了。这仗打得太烂,国民党这边损兵折将,蒋介石忍不了了,铁了心要换人。 于是就有了1946年9月那场宴会。陈诚和顾祝同飞到郑州查军务,刘峙赶紧设宴,想着巴结一下,缓和气氛。陈诚是参谋总长,顾祝同是陆军总司令,俩人份量重,刘峙心里多少有点打鼓。宴会上,他还端着架子敬酒,可陈诚不吃这套,直接当场甩出蒋介石的撤职手令,说得明白:你干不了,滚蛋吧。刘峙当时就懵了,手一抖,酒杯都摔地上了,脸白得跟纸似的。第二天,顾祝同留下收拾摊子,刘峙灰溜溜跟着陈诚回南京。 回了南京,蒋介石召见他,劈头盖脸一顿骂,说他指挥无能,仗打成这样还好意思坐着。刘峙没啥话说,最后给个“上将战略顾问”的空头衔,算是打发走了。他带着姨太太黄佩芬跑上海去了,靠着这些年攒下的家底,日子过得倒也逍遥。可这人命啊,就是转得快。1948年6月,蒋介石居然又想起他来,任命他当徐州“剿匪”总司令。这决定一出,军里好多人都不服气,说他早没那能耐了。 果不其然,到了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打,刘峙又掉链子。部队调得乱七八糟,根本挡不住解放军。1949年1月,徐州主力在陈官庄被围,他倒好,自己先跑蚌埠去了,美其名曰“协调兵团”,其实谁看不出是怕死。这仗打完,国民党这边彻底崩盘,几十万部队没了,蒋介石气得要命,下令撤职查办,从此不再用他。 1949年底,刘峙跑路了,先去了香港,又辗转到了印尼。1953年,他回了台湾,弄了个“总统府国策顾问”的闲职,算是养老吧。晚年他还写了回忆录,想给自己洗白,尤其淮海战役那块儿,硬说责任不在他,是杜聿明和南京“国防部”瞎指挥。可当年的老部下,比如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直接开撕,说他满嘴瞎话,就是自己没本事还死不承认。 刘峙这辈子,年轻时靠蒋介石赏识爬得挺高,可打仗这事,真不是光靠关系就能撑得住。他指挥不行,关键时候还老想着保自己,落得个晚年被骂的下场。1971年1月5日,他在台湾病逝,79岁,算是走完了这一生。 说到他为啥老栽跟头,其实挺好懂。战场上,他脑子不够灵,决策老出错,像定陶战役、淮海战役,哪次不是因为他调兵失误才输的?再说性格,这人胆子小,遇事就慌,一慌就跑,哪像个能带兵的料。蒋介石用他,多少也有点“自己人”的私心,可惜刘峙没争气,硬生生把信任败光了。 当然,也有人会说,他倒霉不全是自己问题。那几年国民党内部乱得不行,派系斗来斗去,底下人还不听话,像淮海战役那会儿,好多部队压根不按他说的办。可话又说回来,当头儿的没点手腕,管不住人,那不还是你不行吗?他跟陈诚、顾祝同这些人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1946年9月,刘峙设宴款待到郑州视察的陈诚,宴席间,陈诚拿出蒋介石签发的撤职手
菖蒲繁花居
2025-04-28 18:56:18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