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刘湘压低声音道:“这次追击,别太拼命。”郭勋祺一愣:“总指挥,委员

牧童的娱论 2025-04-28 14:21:10

1935年,刘湘压低声音道:“这次追击,别太拼命。” 郭勋祺一愣:“总指挥,委员长那边……” 刘湘说:“记住,红军要是没了,咱们的枪杆子也就保不住了。”   1935年,总指挥刘湘坐在灯光昏黄的军政公署里,眉头紧锁,手里攥着刚刚从南京飞报而来的急电。   电文简短,却杀机重重:“命川军速剿红军,穷追猛打,不得懈怠!”   蒋介石的催命之令让刘湘心知肚明,这哪里是单纯追剿?分明是借刀杀人,想借红军之手,把盘踞西南的川军这支“尾大不掉”的杂牌收拾干净。   夜已深沉,刘湘压低声音,把亲信郭勋祺叫到身前,语气郑重:“这次追击,别太拼命。”   郭勋祺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总指挥,委员长那边催得急,咱们若是怠慢,恐怕——”   刘湘挥手打断,神色阴沉道:“记住,红军要是没了,咱们的枪杆子也就保不住了。”   他顿了顿,又低声补充,“南京想的是咱们死,咱们要想的是活。懂么?”   郭勋祺心头一震,终于明白了刘湘的真正用意:消极追击,假打掩护。   郭勋祺肃然应诺,几日后,川军按令出动,浩浩荡荡追击正在转移中的红军。   可是与电报中要求的“猛追猛打”截然不同,郭勋祺指挥的部队步履蹒跚,行军速度奇慢无比。   每遇红军踪迹,不是绕远路,就是稍作交火便找借口收兵。   战场上,枪声震天,但真正击中的弹头寥寥无几。   多数子弹都呼啸着射向天际或林木,偶尔红军派出小股部队佯攻,川军则以空枪回应,表面打得热闹,实际暗中放水。   这种诡异的“战场交易”,在山林间悄然流行开来。士兵们戏称:“白天打空枪,晚上打牙祭。”   一月下旬,土城附近传来捷报:川军大败红军,缴获甚丰。郭勋祺亲自押着“战利品”回报。   刘湘看着战报,眉梢微挑,淡淡一笑:“打得好,‘大捷’嘛,就该写得热闹点。”   随即,捷报飞抵南京。蒋介石大喜,亲下嘉奖,赐银元千余作为犒赏。   郭勋祺并未中饱私囊,而是将大部分银元悄悄换作药材、纱布,秘密送往红军后方治疗伤兵。   他深知,这一场看似胜利的“假战”,其实是在为四川自己争一线生机。   蒋介石逼得越紧,红军反而越能激起四川人的共鸣。   川地民风剽悍,百姓们对南京政府的强取豪夺早已心生不满。   若是强行消耗川军,不仅失了军心,还要激起民变。   与其为南京卖命,不如暗助红军突围,保存自己,日后共抗外侮。   战斗之余,郭勋祺时常站在山头,望着远去的红军旗帜,心中感慨万千。   “今日放他们一马,来日若真抗倭倭,亦能并肩一战。”他喃喃道。   果不其然,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昔日演戏保存下来的川军,此时整装出川,英勇作战于淞沪、武汉、长沙等各大战场。   当年演练的空枪,如今都换作了真刀真枪,血战长空,川军将士高呼:“誓死保家卫国!”杀得敌胆寒。   而这一切,都要追溯到1935年刘湘与郭勋祺的那场密谋,那场用智慧与忍耐书写的隐秘抗争。   刘湘晚年时曾向亲信坦言:“那时若真追狠了,红军灭了,川军也没了。抗战,靠的就是当年省下的一腔热血!”   乱世之中,爱国的人从不问出身与党派,不论红军还是川军,在民族存亡的关头,他们流的是同一腔热血,护的是同一片山河。   世人多记得战场上的轰轰烈烈,却少有人知,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有人用沉默与智慧,为民族留住了未来的希望。   信息来源:搜狐历史

0 阅读:2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