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一天,张学良刚躺在床上,一个漂亮的女人就悄悄地摸上了床,快速解开了张学良的睡袍。搂着他苦苦哀求道:“汉卿,我知错了,求你再接受我一次吧!”没想到,张学良看都不看她一眼。
张作霖从一个土匪成长为称霸东三省的军阀,这段经历充满传奇色彩。然而,尽管他在东北一带声名显赫,也曾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深远影响,但他的统治充满争议,特别是曾参与杀害李大钊等事件,使其评价褒贬不一。他的去世标志着奉系军阀势力的转折点。 张学良从16岁起便在父亲张作霖的军队中服役,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1921年,他赴日本学习军事,归国后升任第三混成旅旅长,被誉为“少年将军”。在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他在兵败局势下率部取得胜利,成为奉军中的一抹亮色。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率领第三军攻克山海关,直逼北平,为奉系军阀赢得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其父张作霖在北洋政府的地位。张学良也因此被任命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声名鹊起。 然而,1936年的“西安事变”彻底改变了张学良的人生轨迹。在事变中,他联合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迫使其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尽管这一举动对推动国共合作意义重大,但事变解决后,蒋介石提出由张学良护送其返回南京。张学良信任蒋介石,并在宋子文和宋美龄的劝说下,不顾众人反对,执意亲自护送。然而,抵达南京后,他立即被扣押,并送上军事法庭。 在被关押期间,张学良一度因遭受严密监视而萌生自杀念头。得知这一情况后,于凤至写信鼓励他坚持,通过法庭证明清白。最终,张学良挺过艰难时刻,在法庭上坦然面对指控。尽管如此,他被长期幽禁,其政治生涯也随之终结。
1931年的深夜,北平城内一处宅院静谧无声。张学良刚刚躺下准备就寝,房门却被悄然推开。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子摸黑潜入,轻手轻脚地爬上了床榻。她快速解开张学良的睡袍,声音哽咽地说着认错的话,恳求原谅。然而,张学良始终背对着她,连看都不愿看她一眼。这个不请自来的女子,正是他的二夫人谷瑞玉。 机缘巧合之下,谷瑞玉得到了一个靠近张学良的机会。当时奉系军队需要从英国购买飞机,而张学良恰好需要一位精通英语的翻译。谷瑞玉的姐夫抓住这个机会,向张学良推荐了她。在随后的商务谈判中,谷瑞玉不负众望,凭借着出色的语言能力和谈判技巧,帮助张学良以较低的价格完成了飞机采购。 这次合作让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张学良萌生了迎娶谷瑞玉的想法。然而,张作霖却对这门亲事持反对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具有艺术背景的女子要进入军阀家族,确实面临诸多非议。最终,在张学良的坚持下,张作霖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但提出了三个严格的条件:谷瑞玉必须放弃在舞台上表演,不得随意在公众场合露面,更不能参与任何政治事务。 为了能够和张学良在一起,谷瑞玉欣然接受了这些条件。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开始了随军生活。从此,她成了人们口中的"随军夫人",形影不离地跟随在张学良身边。在那段时间里,她付出了很多,甚至在生病的情况下仍坚持照料张学良的起居生活。
1949年底,蒋介石败退台湾,张学良与赵一荻也被秘密送往台湾。虽然张学良沦为囚徒,但他并不缺钱花用。蒋介石为他开设了一个银行账户,每月定期转入一大笔款项。此外,于凤至从美国寄来的钱以及张学良早年的理财收入也不断积累,使他经济无虞。 蒋介石对张学良的经济问题毫无干涉,甚至考虑到张学良喜爱收藏文人字画和古董,还特意送来不少珍藏品。到20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终于获得自由,他前往美国继承了前妻于凤至多年积累的巨额家产。1995年,有记者询问他的财产状况,尽管张学良没有明说,但外界估计他的存款可能高达4亿美元,同时还拥有郑板桥、吴道子等名家的画作真迹,以及一些珍贵孤本。 蒋介石生前对张学良始终耿耿于怀,尤其对“西安事变”无法释怀。他在去世前特意叮嘱蒋经国:“不可放虎”,明确要求继续囚禁张学良。蒋介石的去世并未结束张学良的软禁生活,他在台湾的自由仍受到严格限制。蒋经国执政期间,张学良依然被监视,直到1990年蒋经国去世后才真正获得自由。 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前往美国定居,与赵一荻过上了奢华的生活。他入住高档酒店、享用美食,每日消费高昂。一些人注意到他与妻子喜欢抽高档香烟,单是一包烟的费用便堪比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开支。他在美国的生活更显富裕,驾驶豪车、雇佣多名佣人照料生活起居,其生活的奢华程度让许多美国人都感到羡慕。 张学良去世后,他名下的银行账户余额仍高达上亿元,令人瞠目结舌。2001年他在美国去世时,大陆和台湾分别派出代表参加葬礼,东北大学也特派代表前往吊唁。曾担任张学良管家的林渊泉在葬礼上发表讲话,提到张学良在台湾被监禁期间的生活。他透露,负责看守张学良的特务多达100人,严密程度极高,有时甚至不允许他踏出房门半步。即使在1988年,监视人员仍不减少,吃饭时足够坐满四张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