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暂且是唯一能够证明事物存在的要素,其余一切概念都建构于人类认知范畴之内。像“1+1=2”的数学等式,或是“克”这样的重量单位,乃至符号、字母,本质上都是人类为了理解世界而创造的主观标准。倘若脱离人类认知体系,这些定义将不复存在。唯有时间的流动,是超越人类主观设定的客观真实。 人类因认知能力的局限性,需要借助符号、类别划分来认识世界,从而实现知识的记录与传承。例如,我们将特定形状的物体定义为“杯子”“笔”,这些概念并非事物的固有属性,而是基于群体共识形成的认知工具。由此可见,人类视角下对事物对错、正反的评判,都受限于主观构建的认知框架。 在这个框架内,个体间的认知差异同样显著。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会受到自身知识储备、性格特质的影响。正因如此,我们既不能被他人或群体的观念轻易左右,也不应局限于个体的狭隘认知。 若想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就必须突破人类主观认知的局限,站在更高维度看待事物。尝试建立与自然、万物乃至宇宙的共生共联关系,摆脱眼前具象事物与人为定义概念的束缚,才能窥见超越人类认知范畴的真实图景。
人类之所以进步主要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2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