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美国特意做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再次打开房门,里边的情况直接让无数科学家傻眼了。 1991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一个耗资2亿美元的庞大实验拉开帷幕。8个人,4男4女,被锁进一个叫“生物圈2号”的密封舱,打算模拟地球生态系统,自给自足地活两年。科学家们信心满满,想看看人类能不能在完全封闭的环境里生存下去,甚至为未来的太空移民打基础。可两年后,当舱门再次打开,里头的景象却让人瞠目结舌:植物全枯了,人瘦得脱形,氧气不够用,实验彻底崩盘。 “生物圈2号”可不是随便搞着玩的,它的野心特别大。简单来说,这个实验有两个主要目标: 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科学家想造一个迷你版的地球,里头有森林、海洋、草原,甚至还有农田,测试能不能靠这些维持人类生存。 探索太空移民的可能性:如果人类要去火星或者其他星球生活,得先学会在封闭环境里自给自足。这是个试验田,想看看能不能行得通。 当时冷战刚结束,科技竞争转向太空,美国人觉得这是个展示实力的好机会,顺便还能研究生态平衡。听起来是不是挺牛?但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实验失败的原因,说白了,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具体来说,有几个关键问题: 1. 氧气和二氧化碳失衡 一开始,舱里种了各种植物,本来是想靠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完美循环。可没多久,氧气浓度就从21%掉到了14%,人喘气都费劲。为什么?原来土壤里的微生物超活跃,分解有机物时耗掉了大量氧气,而植物的产氧量根本跟不上。志愿者们头晕眼花,身体扛不住,连爬楼梯都像登珠峰。 2. 植物全军覆没 植物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可它们没活下来。有的树长得歪七扭八,有的直接枯死。原因一是光线不够,舱顶玻璃挡住了不少阳光;二是生态链没搭好,虫子、鸟这些小帮手要么死光,要么没发挥作用。没授粉、没传播,农作物产量也惨不忍睹,8个人经常饿肚子。 3. 水泥建筑的“坑” 谁能想到,连建筑材料都出了问题?舱里用了大量水泥,结果水泥吸收二氧化碳,跟氧气反应生成碳酸钙,直接打乱了碳循环。这就像在生态系统里埋了个定时炸弹,科学家事先压根没算到这一茬。 4. 人类因素 别忘了,里头还有8个活生生的人。两年时间,封闭环境,食物不够,氧气不足,大家情绪都崩了。志愿者分成两派,天天吵架,连基本的团队合作都做不到。更别提管理这么复杂的系统了,连科学家都没搞明白,他们咋可能行? 耗资2亿美金,折腾了两年,最后啥也没证明,反而暴露了一堆问题。这实验成了科学界的“大型翻车现场”。 “生物圈2号”虽然失败了,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至少告诉我们几件事: 地球生态太复杂了:自然界里的平衡不是随便就能复制的,一个小环节出错,全盘都得崩。 技术有局限:90年代的科技水平,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野心,连氧气都控制不住,更别说太空移民了。 人性是个大变量:封闭环境里,人心比机器还难搞,压力一大,啥事都可能发生。 “生物圈2号”翻车了,那人类未来还能不能在封闭环境里自给自足?说实话,这事儿不好下结论。 一方面,科技进步很快。现在我们有更牛的传感器、人工智能,能精确监控氧气、二氧化碳这些指标;植物种植技术也升级了,人工光源、基因编辑都能帮忙。火星基地的设想,已经不像当年那么遥不可及。 可另一方面,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还是个硬骨头。微生物、植物、动物、人类,哪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而且,人的心理问题咋解决?关久了,谁受得了?“生物圈2号”证明了,光靠技术还不够,得把人性也算进去。
科学家到底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坚信章鱼可能不是地球的生物?2018年《自然》
【12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