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入侵波兰时,3万蒙古人骑兵,为何打不过15000名波兰士兵? 1287年1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4-26 19:26:51

第三次入侵波兰时,3万蒙古人骑兵,为何打不过15000名波兰士兵? 1287年12月24日,克拉科夫城外的气温降至冰点,来自金帐汗国的一万名骑兵在宗王那海的指挥下,对波兰王国的首都展开了围攻。那海站在一处小丘上,望着克拉科夫城那崭新的石墙,眉头紧锁。这座他曾在27年前轻松攻破的城市,如今却变得坚不可摧。 "城墙变高了,还用石头砌成的。"那海对身边的亲信说道,"按照计划,兀剌不花的北路军现在应该到达这里与我们会合了。"然而,他等来的却是坏消息——北路军在桑多梅日久攻不下,又在12月20日被波兰国王莱谢克二世的军队击败,已经撤退到了利沃夫,根本无法前来支援。 那海原本信心满满。毕竟,蒙古军队此次西征集结了三万精锐骑兵,而波兰人只有一万五千名士兵。金帐汗兀剌不花率领两万人从北路进军,他自己则带领一万骑兵从南路奇袭克拉科夫,按照计划,两支军队最终将在克拉科夫会师,一举攻下这座波兰王国的都城。 不过当那海的军队开始对克拉科夫发起攻击时,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坚固的石墙让蒙古人引以为傲的骑射战术失去了效果,而城墙上的波兰守军则用弓箭和投石器不断打击着攻城的蒙古士兵。在这场围攻中,那海失去了几位重要的将领,士气受到了严重打击。 更糟糕的是,那海刚刚得到消息,一支匈牙利援军正在前往克拉科夫的路上,他们已经在途中消灭了一支规模较小的蒙古分队。而此时城内的莱谢克二世刚刚从北方凯旋而归,士气正盛。 那海不得不重新评估形势。他将军队分散成小队,改为洗劫克拉科夫周边的村庄,希望至少能获取一些战利品。但直到1288年1月,情况已经很明显——这场战争无法取得胜利了。 "集结部队,我们必须离开波兰。"那海最终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这位曾在27年前参与过第二次西征波兰的老将军明白,与前两次入侵不同,蒙古人的第三次西征以失败告终。这次战争的结果,不仅让他们一无所获,还埋下了他与兀剌不花之间矛盾的种子,最终导致在几年后兀剌不花被他处死。 波兰人经历了1241年和1259年两次惨痛的失败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重要教训:面对蒙古铁骑,木栅栏城墙毫无用处。正是这个简单却关键的认识,彻底改变了第三次蒙古西征的结局。 当兀剌不花1287年12月7日率领两万蒙古骑兵抵达桑多梅日时,他惊讶地发现这座曾在前两次西征中轻松攻陷的城市,如今已经焕然一新。取代简陋木栅栏的,是用坚固石块砌成的高墙,城墙上布满了弓箭手和守军。经过多次强攻,兀剌不花的军队依然无法突破这道防线,最终不得不绕过桑多梅日,将兵力分散去攻打周边较小的城镇。 这种策略在前两次西征中曾经非常有效。1241年拜答尔率军西征时,波兰的克拉科夫城甚至连像样的城墙都没有,只有一些木栅栏作为简易防御。当时的波兰处于封建割据时期,各个公国之间缺乏有效协作,使得蒙古骑兵可以轻松攻破一座又一座城市。1259年的第二次西征更是如此,孛栾台率军攻陷桑多梅日后,下令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波兰人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这一次,波兰国王莱谢克二世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不仅加强了主要城市的防御工事,还在12月20日率领精锐部队与兀剌不花的北路军交战,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胜利使得兀剌不花被迫撤退到利沃夫,而非按照原计划前往克拉科夫与那海会合。 克拉科夫作为波兰王国的首都,其防御升级尤为显著。当那海率领南路军于12月24日抵达克拉科夫时,他面对的是一座拥有完备石制城墙的坚固城市,与他记忆中的木制防御完全不同。虽然那海指挥军队进行了多次强攻,但每次都被城墙上的守军击退,甚至损失了几位重要将领。 除了物理防御的升级,波兰人的战术也有了显著改进。莱谢克二世击败兀剌不花后立即返回克拉科夫,加强了城市防御。同时,他还成功争取到了匈牙利的军事支援,这支援军在前往克拉科夫的路上就歼灭了一支规模较小的蒙古分队。 蒙古人的战略分工本应是优势,但却变成了致命弱点。兀剌不花与那海之间缺乏有效协作,当那海在克拉科夫陷入困境时,兀剌不花选择撤离而非提供支援。这种指挥不统一最终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败,也埋下了两位蒙古将领之间的仇恨种子,最终在1291年爆发,导致兀剌不花被那海处死。

0 阅读:169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