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大捷:最不可思议战争 昆阳大捷是历史上以少胜多著名战役,一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号称三千人打四十万人,一战刘秀名扬天下,沉重打击的王莽政权,给王莽集团敲响了丧钟。为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也有人把此战过于神化,说天降陨石,狂风暴雨,老天帮忙,更有演义称王莽军中有将领叫巨无霸,身高三米,役使野兽等等,给这场战争增添诸多神秘色彩。 一、战争前瞻 王莽新朝,天下大乱,刘縯、刘秀兄弟起兵造反,势力弱小,投靠了绿林军,绿林军打下南阳郡部分地盘,包围了宛城,今南阳市区,也就是南阳郡治所在地,相当于省会,宛城向长安求援,王莽派出大司空王邑率42万大军,准备和绿林军决一死战。 王邑率大军抵达颖川,今河南禹州,刘秀率兵几千人在颖川阳关村,大战一触即发。如何打?摆在刘秀面前三条路,一是回宛城,和哥哥合兵攻宛城,会被前后夹击,无异于死路一条。二是几千人硬碰硬,鸡蛋碰石头,十死无生。那只有第三条路,后撤,撤至阳关村以南的昆阳,今河南叶县,固守反击,有一丝希望。 二、大战拉开 其实摆在大司空王邑面前也有三条路,一是直攻宛城刘𬙂,解宛城之围;二是分兵,一路围昆阳,一路攻宛城;三是攻昆阳,灭刘秀,再攻刘𬙂。这三种哪一种看上去都稳羸。王邑志得意满,不顾他人劝说,小小昆阳,立马扫平,,如探囊取物耳,顺手摘桃。事实证明,王邑作出了最错误的选择。 防守昆阳的是绿林军王凤,只有一万人左右,几位起义军将领意见高度一致:昆阳城一个小小县城根本守不住,必须先撤回南阳郡,刘秀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王凤等人,准备阻击王莽的精锐大军。 昆阳之战,正式打响。 三、刘秀的策略 昆阳守不住,刘秀很清楚,死守必败,昆阳之战打响前,刘秀率十三个亲信,外出求援,守城压力交给了王凤,王凤坚守了整整一个月,当然王凤也想过投降,甚至派人去和王邑那边沟通,可惜王邑脑子抽了,拒绝了投降,号称要把昆阳城彻底夷为平地! 自负的王邑认为攻下昆阳举手之劳,昆阳军民众志成城,以一当十,城失守意味着屠城。 提前离开昆阳的刘秀,跑到了定陵、郾城等地,联络周围的起义军,共计一万七千人,回援昆阳。 就在刘秀回援昆阳的同时,昆阳之战决战之前,宛城守军投降了,坚守了这么久,在四十二万援军摧枯拉朽之际,守军投降了,难道守军知道王邑必败吗?一群脑子进水的将领。 当然因为古代通讯原因,刘秀和昆阳并不知道宛城已攻下。为了和四十二万大军死磕,刘秀还撒了一个谎,骗士兵说宛城已破,主力已在来的路上了,大家才愿意和他一起冲锋攻打王邑大军。 四、天助刘秀 就在刘秀调兵之时。某天晚上有一颗流星坠落,正好砸到昆阳城周围。而到了五月底,昆阳城周围又下了一些小雨,然后就是大雾连绵。攻城一个月的王邑大军谣言四起,军心不稳,善于造势的刘秀大军也借机大肆宣传,老天帮忙,军心可用。相比陨石,大雾其实才是接下来刘秀胜利的关键。 六月初一,刘秀把自己麾下最精锐的士兵组织了起来,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敢死队。这支敢死队,由刘秀带头统领,直接负责带头冲锋。 在大雾弥漫的天气,刘秀带着手下这三千精锐,摸准了王邑中军大营的位置。然后,刘秀带着人绕了一个弯,从侧面切入,直奔王邑中军大营冲去。 大雾之中,王邑摸不清虚实,下令其他军营全部按兵不动,只有自己带着中军大营内的两万多士兵作战。刘秀亲自带冲锋,直接冲乱了王邑的中军大营,王邑作为主帅,只能暂时退走。兵败如山倒,一退,整个大军开始纷纷逃窜。昆阳城内的守军开始反攻,四十万大军溃败了。有人说王邑指挥失误,其实几路大军,乱动更易出问题,王邑这次没什么大错误。 可惜,王邑低估了刘秀精兵的实力,就这样,刘秀用不到三万人,搅乱了四十万大军的阵营,终于达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千大破四十万’的战绩。 其实王邑大军还有救,刘秀等人真正消灭的新朝军队,估计只有几万而已,如果等王邑撤回颍川郡,收拢败兵,还有一战之力。 就在这个时候,起义军真正的主力来了。刘縯和其他几支起义军过来支援。就这样,王莽政权四十万大军,逐渐被消灭殆尽,一仗之后,王莽的家底瞬间就空了,正如淮海战役后,蒋家王朝已无反攻之力。。 所以接下来,起义军迅速席卷天下,然后轻易杀入关中,攻破长安,最后干掉王莽。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昆阳之战。论兵力,王邑号称四十二万,依古代人尿性,有夸大成分,估计在二十万左右,但这远远超过刘秀兵力十倍之多。刘秀用有限兵力左支右绌,笑到最后;论计谋,刘秀不但布局谋篇,从战争全局到率兵冲锋,有战略眼光,还有战役冲锋和决断,更能不断说服其它将领。也有人说王邑处处败着,我看未必,王邑也是久经战阵,只是他遇到了用兵如神的刘秀。也有人说天助刘秀,只能说刘秀巧妙地利用天气和士气,善战者可利用万物。 天选之人刘秀,巧妙地利用军心、环境、将领,以少胜多,以弱打强,在历史上留下经典战役
昆阳大捷:最不可思议战争 昆阳大捷是历史上以少胜多著名战役,一战创造了战争史上
黄帝故里烬
2025-04-26 07:45:28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