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西藏军区汽车兵张良善,新婚10天接到通知归队,10个月后,他却跪在妻儿坟前放声痛哭。 (参考资料:抖音百科——张良善) 1992 年,27 岁的张良善与爱人何桂丽在战友们的祝福中步入婚姻殿堂。婚礼简单却温馨,本应沉浸在新婚甜蜜中的张良善,却在婚后第 10 天,被一纸紧急任务电报召回部队。看着妻子不舍的眼神,他咬咬牙安慰道:“等任务结束,我一定好好陪你!”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回到部队,张良善立刻投入到新藏线的运输任务中。这条号称 “死亡之路” 的公路,平均海拔超 4500 米,空气稀薄、路况险恶,雪崩、塌方、泥石流随时可能吞噬生命。 但张良善顾不上害怕,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把物资按时送到边防战士手中!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车队突遇暴风雪,车辆被困在冰天雪地中。张良善带领战友们徒手铲雪、抢修道路,饿了就啃一口冻硬的馒头,渴了就抓一把雪塞进嘴里,整整三天三夜,终于抢通道路,将物资安全送达。 然而,当张良善在高原上与死神搏斗时,妻子何桂丽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怀孕后的她独自在家,既要忍受孕期的不适,又要承受对丈夫的思念。临近分娩时,她因感冒引发并发症,情况危急。 部队得知消息后,迅速派人联系张良善。可当时,新藏线即将大雪封山,山上的战士们急需物资过冬,如果任务推迟,后果不堪设想。一边是待产的妻子,一边是饥寒交迫的战友,张良善红着眼眶,握紧方向盘,踏上了运送物资的路。他在心里一遍遍祈祷:“桂丽,再坚持一下,等我回来!” 命运却没有给这对夫妻重逢的机会。车队行进途中,噩耗不断传来:妻子难产!孩子夭折!当张良善发疯般日夜兼程赶回时,妻子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临终前,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留下遗言:“以后,跑山上的路,要慢一些……” 握着妻子冰冷的手,张良善瘫倒在地,撕心裂肺地哭喊:“是我对不起你!” 更残忍的是,妻子去世后不久,老家又传来妹妹病故的消息。年迈的父亲因接连失去亲人,哭瞎了双眼,还不慎从楼上摔下摔断了腿。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位在高原上铁骨铮铮的汉子彻底崩溃。在妻子和孩子的坟前,他重重跪下,泪水砸在冰冷的墓碑上:“我是个罪人,我对不起你们……” 但擦干眼泪后,张良善内心那股坚毅的军人特质再次主导了他的行动。有人满怀关切地劝他:“你已经失去太多,经历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也该好好休息休息,调整下自己了。” 可张良善却目光坚定,毅然决然地摇头说道:“我是军人,这身军装穿在身上,就肩负着责任。如今部队在新藏线的运输任务依旧繁重,这里需要我!” 此后的日子里,新藏线的狂风暴雪、崎岖山路都没能阻挡张良善的脚步。他再次驾驶着那辆熟悉的军车,一头扎进这条 “死亡之路”。在漫长的岁月中,他无数次在雪崩的轰鸣声中抢道求生,在泥石流肆虐的路段艰难前行,在冰陷的困境里想方设法自救。 在这条平均海拔超 4500 米,要翻过 5 座大山、跨越几十条冰河的道路上,他如同不知疲倦的 “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边防战士输送着生存与坚守的希望。在一次次的任务中,他累计行车 60 多万公里,运送物资 750 多吨。 每一次的出发,都是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的抵达,都是对使命的践行。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他荣立二等功 2 次、三等功 6 次,成了官兵们口中的 “新藏线上的红细胞”,成为了屹立在高原上的不朽标杆。他在心中默默对妻儿诉说:“我守护好了祖国的边疆,也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你们的牺牲没有白费,我要用行动让你们为我骄傲。” 如今,时光流转,张良善的故事在高原上如星火般代代相传。他的 “阿里精神”,就像永不熄灭的火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边防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年轻的战士们听闻张良善的事迹,深受鼓舞,带着这份精神力量,勇敢地面对缺氧、严寒、险峻路况等种种艰难,坚守在祖国的边疆防线。 张良善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家国大义,什么是军人的担当。他在面对家庭与国家的抉择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在遭遇人生巨大悲痛后,依然能重振旗鼓、坚守使命。 当我们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安宁生活,坐在温暖的家中,自由地追求梦想、陪伴家人时,别忘了,在祖国那遥远的边疆,有像张良善这样的英雄,为了大家的幸福,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失去了自己的小家 。他们的奉献与牺牲,是我们岁月静好的基石,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铭记,他们的故事,也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永放光芒。
1992年,西藏军区汽车兵张良善,新婚10天接到通知归队,10个月后,他却跪在妻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24 10:52: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