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1年,斯大林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其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迅速剥去他军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25 15:40:25

[太阳]1961年,斯大林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其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迅速剥去他军服上的金钮扣,换上铜纽扣,随后将他装入一口普通棺材,这到底怎么回事? (信息来源:中国网文化2020.9.8前苏联将军回忆斯大林被重新安葬内幕) 1961年的莫斯科,红场依然充满着威严的气氛,然而,在这座象征着苏联辉煌的地方,一个秘密行动正在低调地进行,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过去被人们敬若神明的伟人,如今却在黑夜里被移出精致的水晶棺,放进普通的木头盒子里,埋葬于不为人知的角落,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从备受尊崇的地位跌落,最终遭受“清除”的命运? 斯大林乃20世纪历史上举足轻重之人,其名与诸多重大事件息息相关。他引领苏联民众赢得伟大卫国战争,于苏联构建起强大工业根基,使国家实力大为提升。 然而,斯大林时代也充斥着令人发指的政治迫害,给无数人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他去世后,他的遗体被安放在列宁墓旁边,这从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人们对他历史功绩的认可,但是,随着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苏联的发展方向开始发生改变,对斯大林的评价也变得更加复杂。 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果敢地揭露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及残酷迫害行径。这一举措致使苏联社会对斯大林的看法全然改变,盲目崇拜之风不再。而是开始反思和批判,虽然老百姓的思想逐渐转变,但苏联高层领导们仍然担心斯大林的影响力死灰复燃,出现“复辟”的情况。正是这种担忧,促使赫鲁晓夫下定决心,最终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列宁墓。 赫鲁晓夫搞“去斯大林化”,背后藏着不少政治盘算,一方面,批评斯大林能帮赫鲁晓夫自己把权力抓得更牢,另一方面,也能安抚那些对斯大林那一套不太满意的人,当时,苏联党内和社会上,对斯大林模式的质疑声音已经不小,所以,赫鲁晓夫觉得,必须得消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重新制定一套新的政治方针,这是他上任后最重要的事情。 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格勒州委书记斯皮里多诺夫建议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走,赫鲁晓夫主导了这次大会,这项提议最终获得了大会的“一致通过”,但后来披露的情况显示,当时的表决并非真正的一致。 为了保证整个迁葬过程的绝对隐秘性,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什维尔尼克负责的特别行动小组,他们精心挑选了时机,决定在十月革命节阅兵彩排期间行动,这样可以利用彩排的声响和人流来降低关注度,为了进一步掩盖真相,陵墓周围被设置了胶合板围挡,以阻挡视线,克格勃第九局的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全程负责监督和指挥这次高度敏感的行动。 一口用上等木料精制,外表以黑红两色绉纱细致包裹的小棺材,事先已经准备妥当,1961年10月的一个夜晚,在克里姆林宫警卫部队士兵的帮助下,斯大林的遗体从原本陈列的水晶棺中被取出,换上一身带有铜纽扣的服装,随后被安放在这口特制木棺里,在场人员中,什维尔尼克和贾瓦希什维利忍不住悲声哭泣,而其余参与者都保持着沉默,现场气氛肃穆而沉重。 列宁墓在斯大林安葬后迅速恢复原貌,一切好像从未发生,一块简单的白色大理石板,上面刻着斯大林的名字和生卒年份,这是他最后的印记,后来才换成半身像,但这次秘密迁葬并不完美,“一致通过”的表决背后肯定有隐情。 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姆扎瓦纳泽在表决后立即离开,没有参与迁葬,原因令人好奇,莫斯科还流传着关于斯大林制服被脱掉的说法,更是增添了谜团,这些细节都暗示着这次行动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斯大林的遗体迁出红场,这件事不仅仅改变了他个人的身后名,也标志着苏联历史的一个重大转变,这件事加速了苏联国内对斯大林时期功过的反思和批判,同时也增强了赫鲁晓夫的政治影响力。 此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这件事也造成了不小的分裂,今天,红场还是原来的样子,斯大林的半身像也还在那里,但这段曾经被刻意隐瞒的历史真相,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评价历史人物的贡献和错误,就像解开一道复杂的谜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政治上的争斗常常让历史的真相变得模糊不清,难以捉摸,“去斯大林化”运动深刻地改变了苏联以及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其影响至今仍在延续。

0 阅读:1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